想一想,死不得藝術干預自殺,從南京長江大橋開始
南京長江大橋一直被稱為自殺者的“圣地”,自建成至今,外界盛傳已有近2000名自殺者身亡。
責任編輯:袁蕾 實習生 王治壽
“當愛煙消云散,我剩下的只有忘情。”2008年1月6日下午,邱志杰在南京長江大橋拍攝浮雕,偶然發現了一行有顏體行書風范的書法,字體血紅,沾上了厚厚的灰塵——這是大橋自殺者割破手指頭留下的眾多遺墨中的一個。當時邱志杰正在為自己的創作尋找靈感。在那之前7個月,同為畫家的友人朱朱策劃了一場題為《南京長江大橋》的展覽,引起了邱志杰對這座大橋的興趣,他想跳開大橋圖像,挖掘大橋背后的故事,“考慮做一件關于大橋上的自殺者的作品”。
邱志杰割破了自己的手指,在遺墨旁邊寫下了一行新字,“馬達加斯加的首都在哪里”。他把這句無厘頭的話比喻成一個鉤子,想用它“把自殺者從鉆牛角尖的情緒中鉤出來”。
此后,邱志杰開始醞釀“用藝術來介入自殺心理干預的治療”。2008年7月8日,由邱志杰策劃的系列展覽《南京長江大橋自殺現象干預計劃之一:莊子的鎮靜劑》在上海證大現代藝術館開幕,展覽持續到8月24日。8月29日,同一系列展覽在新加坡泰勒版畫院繼續展出,名為《大橋·南京·天下》。展覽的最后一站則選在了南京藝事后素美術館,取名《煉獄》,邱志杰初步設想的展出時間是2008年10月1日——南京長江大橋鐵路段通車40周年紀念日。
一直對生與死的問題“很感興趣”的邱志杰說,他想“為這座被奉為自殺者‘圣地’的南京長江大橋做點什么”。
“我是信仰馬克思主義的”
1981年,在福建漳州一中讀初二的邱志杰第一次遭遇了自殺。自殺者是學校一位年級主任的兒子,也是邱志杰的好友。平時天天打架。父親對兒子的教育方式十分粗暴,常常對其拳打腳踢,好脾氣的邱志杰也跟這個父親翻過臉。兒子離家出走便成了家常便飯。邱志杰說,好友最后一次離家出走,就再也沒有回來,過了幾天,大家在廈門海邊的漁船上發現了他的尸體,服毒身亡,只留下一張紙條,寫著“我是信仰馬克思主義的”。
為了弄清楚紙條背后的意思,邱志杰和幾個同學成立了馬克思閱讀小組,認真閱讀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
“我想他真正的死因還是家庭暴力,因為當時信仰馬克思主義是一個好孩子的標志。”邱志杰說。他認為,這跟現在有些人跑來南京長江大橋自殺有一點兒相似,這些人失敗了,他要在死的時候,找到一種承認。
邱志杰第一次直接接觸南京長江大橋是1989年,坐火車從杭州去北京,途經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