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學生,廣東復課
重災區19369名中小學生被送往廣東、上海、北京、西安等25個省市復課。在離家的火車上,一個孩子哭了,整節車廂的孩子就跟著哭起來。
責任編輯:曹筠武 實習生 王霞
在離家千里的廣東,震后余生的孩子們復課了
包括桑坪中學學生在內的重災區19369名中小學生被送往廣東、上海、北京、西安等25個省市復課。
在離家的火車上,一個孩子哭了,整節車廂的孩子就跟著哭起來。
看奧運開幕式時,有人指著姚明身邊的小孩問,那是姚明的兒子么?老師仔細瞧了會兒,激動地說,那是咱們映秀鎮的林浩??!
李行在校服上寫上自己的名字,旁邊注上“5·12”。“我不喜歡這個數字,可我沒法忘記它。”“我在碧桂園上學,這兒好多別墅,”陳城告訴同學,“知道么?蓋這些別墅的叔叔,小時候也是一個農民。”
9月1日9時30分,四川汶川縣桑坪中學在故土千里之外的廣東江門開學了。
天氣太熱,坐在主席臺中央的碧桂園董事局主席楊國強不時用一條大白毛巾從頭到臉再到脖子地擦汗,輪到他發言時,這位乘桑塔納來的中國首富之父沒用助手預先準備好的發言稿,操著濃重的廣東腔,談起自己的卑微出身,“我家很窮,12歲就輟學回家放牛了,18歲以前還沒穿過皮鞋。所以,你們的童年比我幸福。”
臺下的孩子們笑了,對這位斥資一億元人民幣資助他們赴粵復課,衣著卻普普通通,前額還掉光了頭發的“楊伯伯”頻頻報以全場最響亮的掌聲。
如果不是地震,這1300多名十三四歲的羌、藏少年和他們的老師也許一輩子都不會與廣東有什么關系。對于在龍門山斷裂帶上居住了上千年的羌族人而言,遷居是一件大事,必須得由釋比(祭司)主持。而現在,他們絲毫沒有與地震討價還價的余地。包括桑坪中學學生在內的重災區19369名中小學生陸續被送往廣東、上海、北京、西安等25個省市復課,他們將在當地呆2~3年,直至完成中學學業。
這是羌、藏史上不多見的分散遷居,盡管只有2~3年,家長們仍拼命將本族日用與祈福的什物塞進孩子的背包。如果有可能,他們恨不得將整個民族文化與家庭記憶一并異地“復課”。而誰也無法精準預料,2~3年的都市生活,對于這近兩萬名幾乎全未出過遠門的少年,將會帶來及帶走什么。
考慮到汶川孩子的飲食習慣,學校食堂在飯菜中專門加入了川菜元素 本報記者王軼庶/圖
離鄉
初二(5)班的佘恩瓊手里攥著一塊小方巾,盡管全身已被汗水黏濕,卻不敢像楊伯伯那樣大方擦汗——這是老師事先強調的“紀律”。地震中,桑坪中學近兩千名師生幸無傷亡,但教學樓已成危樓;震后,這名14歲的女生和同學們住進了鐵軍臨時搭建的帳篷學校,坐在磚頭上聽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