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化三十年】市場化:后奧運時代仍是最強音
在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之際,在下一個三十年的歷史大幕徐徐揭開之際,本報以“詮釋”、爭議”為題,力圖呈現思想者們對這個時代所提出的分析、判斷與方案。
責任編輯:戴志勇 蔡軍劍
詮釋篇:
在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之際,在下一個三十年的歷史大幕徐徐揭開之際,本報以“詮釋”、爭議”為題,力圖呈現思想者們對這個時代所提出的分析、判斷與方案。以此為契機,歡迎來自各界雄文,發表卓見,剖析三十年,助力中國成功轉型。
無論基于何種立場,都很難否認,市場化三十年是中國巨變的三十年。三十年的苦斗,三十年的悲歡,讓人銘心刻骨。更何況,中國已步入后奧運時代,諸多重大變量悄然匯聚,而市場化三十年最重要的意義,正在于它對未來的指向。市場化三十年對中國是福音還是陷阱?市場化三十年從何而來,又將去向何處?面對這樣沉甸甸的話題,每一個關心民族命運的中國人,都不可能無動于衷。
也就無怪乎國內最好的學者要紛至沓來。會議規模并不大,數十人而已。但吳敬璉、江平、張五常、秦暉、周其仁、張維迎、張曙光、石小敏、樊綱、盛洪……這份發言名單,已足以說明會議主題對于中國思想界的吸引力了。
這次會議,就是天則經濟研究所、廣東省人文學會8月30日到31日在北京合作主辦的“市場化三十年論壇”。
兩種極端都要反對
市場化三十年論壇中,最受關注的學術明星當然是張五常。
已經白發蒼蒼的張五常,狂狷氣質絲毫不改。“我這一篇很特別。”他開篇就這么毫不客氣地宣稱,“我為一個人寫的,我為科斯一個人寫的。其他人我沒有理會。”
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獎得主科斯是張五常的恩師。正是科斯,三十年前囑咐張五常從美國回到香港,一直追蹤中國改革開放的足跡;也正是科斯,兩個月前把自己的諾貝爾獎金全部拿出來,在芝加哥自費主辦了一個大型的中國討論會,主題就是總結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張五常提交給這次論壇的長篇論文,正是他受科斯囑托,費時整整一年寫出來的??扑雇瞥鐐渲?,使得這篇論文在兩個月前的芝加哥會議上已經大出風頭。
張五常對自己的作品充滿了自信。他斷言:他是在總結一個大時代的轉變,而中國是這個大時代的火車頭。所以,“你要能夠解釋中國,就能夠解釋這個大時代的轉變,解釋不了中國,就不能解釋這個大時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