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關系的辯證法
要深入與客觀地了解國共關系史卻殊為不易,除了要破除已有的各種現實意識形態因素與傳統觀念的羈絆,還要能在千絲萬縷、盤根錯節的各種頭緒中把握住其中的主要脈絡
責任編輯:劉小磊
《國民黨的聯共與反共》對國共關系史的解讀,擺脫了以往單純著眼于國共兩黨自身觀念與政策沖突和權力糾紛背后陰謀陽謀的分析模式,從國共兩黨當時所處的國際背景及莫斯科的干涉對兩黨觀念和利益的刺激與沖擊的角度,對1920-1949年間國共兩黨之間發生的種種重大事變,進行了入情入理的分析。作者也擯棄了傳統的觀點,對國民黨的階級屬性問題做了全新的解讀,主張不應該僵化地把國民黨看作一個一成不變的利益集團
在20世紀的世界舞臺上,中國國民黨與共產黨的關系可以說是最重要的兩黨關系之一,其演變不僅主宰了中國命運的起伏,對整個世界產生了巨大影響,而且與21世紀的中國與世界有著現實而重要的聯系。但要深入與客觀地了解國共關系史卻殊為不易,除了要破除已有的各種現實意識形態因素與傳統觀念的羈絆,還要能在千絲萬縷、盤根錯節的各種頭緒中把握住其中的主要脈絡。
目前國內對這一問題探討最為深入的著作,當數華東師范大學楊奎松教授的新作《國民黨的聯共與反共》。該書年初甫一推出,即引起強烈反響,被譽為國內第一部公正客觀地看待國共關系的著作。筆者以為,除上述特點之外,《國民黨的聯共與反共》還有許多突破與新穎之處,值得向讀者推薦。限于篇幅,筆者擬從本書對以下三對關系的辯證處理入手,對該書進行解讀。
全球史與中國史的辯證
雖然本書論述的主要內容是國民黨對中國共產黨的政策,但是它的研究視野卻是全球史的,這使得它極為到位地把握住了國共關系(乃至中國現當代史)所具有的國際性。本書始終注意到這樣的國際大背景,即蘇聯不僅長期對中國共產黨(1943年之前中國黨一直是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發揮著巨大影響,而且還是國民黨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與抗日戰爭初期最重要的國際盟友。美國則自抗戰中后期開始,在國共關系演變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甚至連作為侵略者的日本,也在特定時期對國共關系產生了巨大影響。本書的這種廣闊視野,既體現在它的論述視角和敘事過程中,也體現在它的資料使用上。在最大限度地占有國共雙方各類原始資料的基礎上,本書也廣泛利用了現在已經解密了的美蘇政府的相關檔案,作為對中文資料的比證與補充。正是以國、共、美、蘇的四邊資料為基礎,作者將國共關系放在當時整個世界政治舞臺上加以審視,不僅剖析國共關系演變的內在動力,更考量了國際政治對國共關系的影響以及國共關系的發展對國際政治所產生的反作用力。
根據本書的描述,這種全球史與中國史的互動在蘇聯對國共關系的影響方面表現得非常明顯。蘇共與共產國際既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發起者,也是導致這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