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學史上:她死在第二次
蕭紅去世以后,作品被埋沒、湮滅自不必說,倘若遭到惡意的利用、曲解、貶損、否定,或竟無視其存在,無異于第二次死亡
責任編輯:馬莉
蕭紅是現代中國一位偉大的平民作家。說她偉大,是因為她在短暫的一生中,始終體現了對窮人和婦女的弱勢群體的靈魂的皈依。她的愛是善的,悲憫與同情是廣大的,而且,這與她對民族傳統文化的專制性,以及社會不公的批判性聯系在一起,顯示著一種人性的深度。
一個是女性,一個是窮人,這雙重視角是本體的,本源性的,又是重疊的,復合的。
作為知識女性,蕭紅雖然不如西方的女性主義者那么激烈,直接訴諸政治行動,但是,在要求男女平等,反抗對婦女歧視、壓迫和侮辱,爭取婦女的獨立自由、自主權利這些方面,她的態度是明確的,立場是始終如一的。她沒有以傳統的倫理觀念要求男女的和諧,兩性間的一致性,在她看來是只能由“男性中心社會”的瓦解,男性對女性個體的尊重所達致的。所以她認同并贊美婦女對男性的反抗,而把女性對男性的依附和順從引為恥辱。但是,蕭紅看到,在中國社會底層,在農夫農婦中間,他們存在著一個更為基本的急迫的問題,就是生存的權利。在這里,生存高于一切。至少,性別問題是與人性、人權問題結合在一起的。蕭紅曾經表示過,男性和女性差異不大,也只是在生存這一層面意義上來說的。就是說,她在女性的視域中,多出了一個窮人的視角。這正是蕭紅作為一個直面人生的現實主義者,不同于一般的理念上的女性主義者的地方。
眾多窮苦女性的受難與慘死,在蕭紅筆下,更多的不是來自直接的政治壓迫,而是來自她們的丈夫、婆婆、尊長、親屬、同學、周圍的人,來自家庭和社會的歧視、侮辱和迫害,來自文化壓迫。正如在魯迅的《狂人日記》中所說,這是一張“吃人”的網;但是,蕭紅并不作抽象的描述,而是把不幸和死亡連結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上。每一個網眼都透出人類的愚昧。蕭紅說過,文學就是跟人類的愚昧作斗爭。
窮人和女性作為外視角,落在作品的題材、人物和故事上面;而作為內視角,則表現為作者的道德立場,思想和情感的傾向性??ǚ蚩ㄕf:“當我們生活的世界陷入不義時,惟有受難才能讓我們與這個世界產生積極的聯系。”可以看到,蕭紅完全自覺地站在受難的窮人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