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步入死亡漩渦 海冰加速融化,航道自動打開
多數科學家相信,北極海冰會在2030年夏天徹底消融;而包括格陵蘭冰蓋在內的冰川的加速消融會使得海平面的上升超出IPCC原先的估計
責任編輯:朱力遠
冰封的航道打開了
一本《馬可·波羅游記》讓全歐洲都開始憧憬那個“黃金鋪路”的東方古國,為了找到連接歐亞的最短航線,無數人將目光投向了北極。當時的歐洲人相信,只要從挪威海北上,到達北美大陸以北,然后向東或者向西沿著海岸一直前行,就一定能夠到達中國。為了找到“西北航道”,從15世紀末到20世紀初,探險家們前仆后繼,最終,挪威人羅爾德·阿蒙森(Roald Amundsen,1872-1928)在經歷了兩年半的艱苦航行之后,終于在1906年首次將其打通。其后,由于北極極為惡劣的氣候環境,西北航道隨即又消失在傳說中。然而100年后,這條冰封的神秘航道竟然第一次奇跡般地自動打開……
西北航道是一條穿越加拿大北極群島,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航道,一路上冰雪覆蓋,艱難險阻,當年阿蒙森和他的船員被困在北極長達兩個漆黑、寒冷的冬天才得以勉強穿行。在那之后的100年間,除了破冰船能夠偶爾突破封鎖以外,幾乎再沒有普通船只往來于此。然而,2007年夏末,北極海冰的大面積消失使原先冰封的航道徹底融化,甚至普通的海船也能夠輕松通行,人們夢寐以求的航道終于第一次在世人面前展露尊容。
2008年夏天,西北航道再次融化。連續兩年可以通航讓各國船舶公司欣喜若狂,總部設在德國不來梅的白鯨船運公司,已經準備在明年派出第一艘船穿越西北通道從德國開往日本,這一航線預計可節省4000海里(約6437公里)。然而就在人們為貫通歐亞的廉價新航線倍感興奮的同時,NASA的衛星數據卻發出了警告:隨著全球變暖的加劇,北極已經步入死亡漩渦。
連續6年屢創新低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科學家便發現北極的海冰覆蓋面積呈“震蕩下挫”的趨勢,而這一趨勢從2002年開始變得異常嚴峻。這一年,北極海冰夏季最小覆蓋面積比往年(1979-2000)平均值低了15%,創下過去50年來的最低紀錄。一般來說,海冰的狀態是盈虧相間,若前一年過分消退第二年便會出現反彈,然而令人吃驚的是2003年依然比平均值低12%,2004年的水平與2002年相差無幾,2005年則更是跌破紀錄,創下了一個世紀以來的最低值。“連續4年這樣低的海冰覆蓋面積在有衛星觀測記錄以來還是第一次。”美國冰雪數據中心的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