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秋收迷局】秋收時的在華外資糧食企業

“這必將是一場大爭論!改革開放政策還要不要堅持?中國入世的自由市場承諾還要不要堅守?外資給中國市場和人民帶來的究竟是福還是禍?”

責任編輯:余力

益海等在華外資糧食企業正在接受針對他們是否威脅到中國糧食安全的調查,與此同時,他們繼續被各糧食主產區的基層政府爭相邀請,同時也為中國農民種糧意愿的降低而苦惱不已

跟蹤新加坡糧油公司益海集團今年在中國糧食加工市場上的腳步,會有一個深刻的印象——很強大、步子很快!

年初,在原來河南周口、深圳南海兩家面粉廠的基礎上,益海石家莊日處理小麥1000噸的面粉廠投入運營;

6月23日,益海在陜西興華市的總投資額為4.8億的食品公司奠基;

7月28日,益海在吉林白城總投資為3.5億的食品公司奠基,日處理水稻能力700噸。

在河南安陽湯陰縣設立面粉廠的事情,也已經與安陽市政府談妥,其他小縣的投資不勝枚舉……

在國際糧價暴漲的背景下,益海的擴張引發了國內各個層面的擔憂,一時間“外資壟斷”、“威脅糧食安全”的言論彌漫。終于,8月底,國家發改委、農業部、國家糧食局等部門,組成聯合調查組,兵分三路,赴山東、河北、河南各縣市,調查外資對糧食市場的影響。

益海石家莊公司總經理李九成最近的會議陡然多了起來。剛送走商務部與農業部的聯合調查組,又迎來了國家糧食信息中心的調查組。

軍人出身的李九成聲音宏亮:“這必將是一場大爭論!改革開放政策還要不要堅持?中國入世的自由市場承諾還要不要堅守?外資給中國市場和人民帶來的究竟是福還是禍?”

沖 擊
提起面粉廠,“發達”的名字在山東響當當,許多糧食系統的干部都嘖嘖稱贊“發達”的創業精神。

1995年,“發達”從山東夏津縣起家,最初只是一個幾十人的私營小廠,二十多年后,“發達”已有7個分廠,資產已過億,日處理小麥能力達2600噸,是山東首屈一指的糧食加工企業。“這樣的面粉企業在山東也就兩三家。&rd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