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狩獵中國新能源市場

盡管充滿各種風險,但中國已是世界上最活躍的新能源投資市場。外資正向第二代生物燃料技術以及節能技術市場邁進。

責任編輯:吳傳震

過去四年,外資主要涉足中國的風能和太陽能市場,現在它們向第二代生物燃料技術以及節能技術市場邁進。盡管充滿各種風險,但中國已是世界上最活躍的新能源投資市場。

在一張寫滿英文單詞的紙上,美國Primafuel公司總裁理查德·伍茲重重寫下了“Oxygen”(氧氣),然后向記者滔滔不絕地談起他們公司在中國的遼闊前景。

這一幕發生在8月初北京的一個碳交易論壇上,最近一年來,記者不斷遇到類似的情景。

Primafuel是一家美國新能源生物技術公司,它正在向中國新能源市場進軍。它的同路人還有眾多外資基金和其他能源技術公司。
    中國政府為它們描繪了極具吸引力的前景:到202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例將從16%上升到21%。

這催生了一個價值數千億的大市場,也使外資蜂擁進入這個領域。過去的四年間,國際資本主要涉足中國的風能和太陽能市場,現在它們向第二代生物燃料技術以及節能技術市場邁進。

爭奪第二代生物燃料技術
“我們正處于第一代生物燃料技術向第二代過渡的時期。”理查德·伍茲說。第一代生物燃料技術是直接用植物的油料生產生物柴油,或者把玉米轉為乙醇。

為了減少石油的依賴,過去的幾年間,各個國家紛紛投入巨資研發生物燃料技術,從歐洲、美國直到巴西,以消耗糧食為主的生物燃料開始了對土地的爭奪。

英國廷德爾氣候變化研究中心研究員王韜說,目前國際上通行的生物燃料發展主要有美國、歐盟以及巴西的三種發展模式。其中美國做玉米乙醇,歐洲主要從油菜籽提煉生物柴油,而巴西則發展甘蔗乙醇。

但是,當糧食進入了油箱而不是飯碗的時候,政治家、環保主義者們不高興了。在他們看來,以上三種模式面對糧食安全、生態環保等諸多挑戰。“巴西的模式對熱帶雨林的生態、對社會發展是否真的是可持續呢?這在目前還不明朗。”挪威奧斯陸國際氣候和環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