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島慘敗,南云忠一該不該背鍋?
當偷襲珍珠港得手后,山本五十六感慨“我們驚醒了沉睡的巨人”,他已經意識到戰略上的失敗不可避免。
責任編輯:陳斌
作為太平洋戰爭中日方“總導演”的山本五十六對美日之間的經濟實力差距是十分清晰的,但是他對美國人的戰爭意志存在嚴重的誤判。圖為1942年6月,中途島海戰,美軍“約克城”號航空母艦遭空襲。
(本文首發于2019年11月21日《南方周末》)
當偷襲珍珠港得手后,山本五十六感慨“我們驚醒了沉睡的巨人”,他已經意識到戰略上的失敗不可避免。
《決戰中途島》上映后的評價冰火兩重,這并不令人意外。與1976年的《中途島大戰》相比,新版本還是有不少進步的,創作者還原歷史真實的誠意滿滿,尤其是杜立特轟炸東京后中國軍民付出極大犧牲援救的橋段,表現了太平洋戰爭并非純粹的美日角力,而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組成。
當然,作為文藝作品,電影對歷史的還原不可能面面俱到。在影片中,多處暗示了第一航空艦隊司令官南云忠一(國村隼飾演)的指揮失誤是日方慘敗的主要責任人,甚至被表現為本來就不該擔任這一要職。但是,事實并非如此。
在影片中,南云忠一成為日軍的“不祥之兆”,始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