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兼職”政策收緊
院士工作站數量多,在年底考核時可以加分,同時市長每年作政府工作報告時,也會把它作為“政績”加以強調。
責任編輯:錢昊平 助理編輯 溫翠玲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宗懋在峨眉雪芽黑水有機茶基地設立了院士工作站,2018年7月7日,85歲的他在工作站指導種植管理。
(本文首發于2019年11月21日《南方周末》)
院士工作站數量多,在年底考核時可以加分,同時市長每年作政府工作報告時,也會把它作為“政績”加以強調。
“學術不端、浮夸浮躁、急功近利等不良傾向依然存在,如果任其蔓延,科技創新的良好生態就會受到侵蝕?!?/p>
中國工程院院長李曉紅指出:“不要讓‘院士’稱號承載過多非學術、功利的東西?!?/p>
褚君浩又一次謝絕了地方政府的“好意”。
2019年10月的一天,內地某省科技廳、科協的領導專程趕赴上海,拜會這位74歲的中科院院士、華東師范大學教授。
領導們的來意很明確,該省正在集全省之力,構建協同發展半導體產業生態圈,想邀請褚君浩去設院士工作站。作為紅外光電子材料和器件研究的專家,褚君浩在半導體領域的研究頗有建樹。
2005年當選中科院院士之后,褚君浩經常會遇到“設站”的邀請,他也經常謝絕。這一次,他謝絕的理由更加充分:“我已經超標了”,按照規定,每名未退休的院士,受聘的院士工作站不超過1個,但他名下已經有2個。
在2019年6月以前,并無此規定。當月11日,中辦、國辦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之后,限制就有章可循了,意見不僅對未退休的院士進行約束,也對退休院士提出了明確要求:受聘的院士工作站不超過3個。
“兩院”院士工作站是院士及其團隊,與企業等建站單位合作建立的長期穩定的產學研協作平臺,主要為企業提供戰略咨詢和技術攻關等,合作的時間一般為3-5年。
由于“院士”二字的光環效應,院士工作站短期內“遍地開花”,造成不少工作站有名無實,院士只掛名不參與實際工作。最典型的是有名工程院院士當選后不到兩年,就在全國各地設立了數十家工作站,甚至同一天掛牌兩個。
中辦、國辦的意見指出,“學術不端、浮夸浮躁、急功近利等不良傾向依然存在,如果任其蔓延,科技創新的良好生態就會受到侵蝕?!?/p>
“兩辦”文件下發后,對院士工作站的規范清理工作已開始啟動,但接受采訪的數位院士都表示,執行過程中還有一些障礙。
院士犯了難
“院士工作站設與不設,關鍵還是看院士?!痹隈揖瓶磥?,現在有了政策,但執行起來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柯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