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在農村,為自己留住夢想

發自:南方周末

農村女性心里連著農田的根,但她們并不因此而狹隘。對她們來說,生命的意義,就在田間地頭,在于自我本身的價值。

她們將自己嵌入農村的真實樣貌,也在用自己的力量讓農村變得更好。

1.種田可以很輕松

“現在下地不用自己動手干活了?!?/p>

陳婷婷今年33歲,是射陽縣最年輕的大農戶,和丈夫一同經營著4千多畝良田和1家農藥經銷門市。從播種到收割,農田的經營均已實現機械化。

射陽地屬江蘇鹽城市,是傳統的農業大縣。從小生長于此,陳婷婷熟悉田地的秉性。只要踏實勞作,豐收季節總能看到一片麥浪稻海,色澤金燦。

十五六歲的時候,陳婷婷幫父母干農活,一天可以摘棉花80斤。而同一時段,一個成熟勞動力的效率約是60斤。

“她手快,勤得很?!痹谡煞蜓壑?,家里的地板、桌面總是被陳婷婷擦得亮堂堂,擺放的東西也是整整齊齊。偶爾倆人鬧得不開心,“她一生氣就拖地”。到店里買東西的散客也常常驚訝,“不見一絲灰塵”,是縣里其他門市比不上的干凈。

跟剛結婚的時候相比,陳婷婷一家的農田面積已經翻了兩番,經銷農藥的服務面積增至15萬畝,女兒11歲兒子8歲,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也多出好幾倍。但對她而言,忙碌程度和生活壓力并沒有累加。

這得益于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更直接的表現是農業科技提供幫助。

十年前,陳婷婷和丈夫加上駕駛員,一共4個人,“200畝田根本顧不過來?!庇谑?,她和丈夫商量著請短工來幫忙。

據悉,水稻的稻瘟病可引起大幅度減產,嚴重時減產達到40%~50%,甚至顆粒無收,使用藥劑防治時需要抓住關鍵時期,適時用藥。由于缺乏有效管理,短工并沒有按照規定劑量調配,陳婷婷一家只好自己承擔減產的后果,并更為意識到科學種田的重要性。

于是,陳婷婷和丈夫一起請來專業的農藝師,負責農田耕種,同時,在農用藥的選擇上,重視創新,嚴控質量。

效率和收成緊密相關。2019年,陳婷婷一家有了新收獲:在1000畝田地里率先嘗試科迪華農業科技在中國市場的首款大田作物殺菌劑——法砣?,出米率平均提高兩個點,每畝地所增加的直接收益約120元。由此,陳婷婷家的“實驗”起到示范帶動作用,周圍的種植大戶也開始投入使用。

農民曹靜生于70年代,對耕種勞作有著更深的記憶?!靶r候到地里,沒有機械化的工具,插秧,割麥子都是跟在哥哥姐姐學,邊學邊干?!庇龅讲∠x害,一味按照土方法,抗風險能力極低。

創新方法、科學種田的理念日漸被重視,賓陽縣水稻種植大戶施仲梅相信:“種地可以管的輕松,吃的放心,賣的安心,高產豐產?!?/p>

廣西南寧市賓陽縣自然條件優越,農業資源豐富,是全國水稻綠色高產高效創建示范縣。但當地的水稻受飛虱影響很大,“一般的藥打三到四次都打不掉?!?。2017年,飛虱病比往年更為嚴重,施仲梅在田里走來走去,卻一籌莫展。在科迪華田間顧問的指導下,她嘗試使用佰靚瓏?殺蟲劑進行防治。在當年的豐收季,施仲梅和農戶們一起對比效果:唯獨自己的田里沒有出現飛虱。

個人種植200多畝馬鈴薯的李淑芳,也在主動找方法對付莊稼病害。她所在的河北承德市圍場縣壩下,歷來是富饒的馬鈴薯產區。但2015年一場來勢迅猛的晚疫病,讓當地的種植大戶措手不及。

晚疫病發生之前,打藥需要經常下地,遇到連續雨天,晚上不敢睡覺,每天跑到地里檢查,發現中心病株后就得立即清除。第二年,她擔心再次遭到損失,于是主動找尋更好的解決方法,嘗試用科迪華農業科技的增威贏綠?進行防治。

用藥水平提升后,李淑芬減少了打藥次數,但防效時間更長,且用藥時間靈活,耐雨水沖刷,遇到連續雨天也不怕了。

現在,她的地已經是村子里的示范地塊,全村的馬鈴薯種植大戶也都開始用這種防晚疫病的方法。

2. 心里連著農田的根

隨著城市化不斷推進,農村的青壯年勞動力大規模地向城市轉移, 留在鄉村的老人、兒童,以及照顧他們的婦女群體成為我們通常而言的農村“留守人口”。農民馬慧娟曾在節目中勇敢表白,“我不喜歡土地荒蕪,不喜歡村落變簫條,不喜歡越來越多的人一去不復返。所以我跟自己說,我不會丟棄我的土地?!蓖瑯拥那f萬農村女性,她們來自農村,也留在了農村,心里連著農田的根。

數據顯示,中國農村從事耕種的人口中75%是女性。她們積極經營農事,全力扶持家庭培養下一代,從科學種植到創新發展,將自己的辛勤和智慧凝聚成果。

作為一家從陶氏杜邦拆分,主營種子、植物保護和數字化農業的公司,科迪華農業科技在2018年針對女性農業從業者開展調研,其中有兩百名來自中國的受訪者。數據顯示,93%的受訪者表示對所從事的農業工作感到自豪,有近31%受訪者負責運營各類規模的農場。中國的鄉村振興和新農村建設中,農村女性正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力量和價值。

“我們的共同目標,就是推動農村婦女權益的改善,喚起全社會對農村婦女的貢獻和價值的廣泛認可?!笨频先A農業科技大中華區人力資源總監楊淑紅表示??频先A農業科技的同事們每天都會接觸很多農戶,熟知大量農村女性的杰出形象:有通過艱苦探索戰勝各類病蟲害,連年創造高產聲名遠播的水稻種植能手;有白手起家,通過科學經營擺脫貧困,創造最美柑桔園的柑橘農場經營行家;有數十年如一日,不遺余力推廣玉米種植技術,帶領村民共同種植致富的基層帶頭人。正因如此,她堅信,維護性別平等,改善農村婦女工作環境對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關鍵意義。

農村女性堅韌、好學、勇于擔當的精神閃耀光芒。2019年11月12日,在中共建湖縣委、建湖縣人民政府的指導下,由南方周末和科迪華農業科技聯合主辦的“她”鄉力量公益計劃在江蘇鹽城建湖縣恒濟鎮啟動,農村女性由此走向臺前。對她們來說,生命的意義,就在田間地頭,在于自我本身的價值。

“她鄉力量”公益項目中我們還發起了“最美農田”主題投稿,并選出了10幅作品展示出來,一起來看看那些美麗的農田掠影。

姓名:馮若均

照片簡介:新疆麥田

姓名:鳳鳳

照片簡介:我生長于浙江嘉興,是很典型、普通的南方農村,小胖是北方人,你們懂得,是吃玉米、面食長大了,來南方闖蕩之后就定居在嘉興了。照片是我用普通的手機,隨意的抓拍的,沒有什么技術含量,也沒有考慮什么畫面構造,但是真實,原生態!再次祝愿所有人都能有個豐收的人生。

姓名:何喬

照片簡介:青蔥的稻谷映著藍天,辛苦了一天的工人走在落日的余暉中,放松的姿態和諧地融入到自然環境中。這是他們每天重復走的路,世代相伴的農田,是農村中最平凡最自然的寫照。你聽,他們還在笑咧。

姓名:老醬

照片簡介:從青絲勞作到白頭,也許這就是屬于老兩口的浪漫,這塊農田見證了他們樸實的愛情。

姓名:劉建明

照片簡介:河南衛輝田野風光

姓名:宋曉磊

照片簡介:內蒙古的土豆地

姓名:孫月

照片簡介:安徽歙縣塔川秋色

姓名:游紫銀

照片簡介:故鄉的稻田是記憶里最美的農田,一年多前回去了一趟隨手拍下這張照片,是故鄉還未成熟的早稻田,從田埂望去大片濃郁的綠色溢出了畫框之外。遠處幾戶老房子依稀可見,在這個荒村里,已經沒有幾戶人居住,可是水稻依舊是茂密的,十幾年前村莊的熱鬧他們就從不缺席,就像現在的他們在風雨里徜徉,等待隨著季節流轉直到遍地金黃的時節。

姓名:張文理

照片簡介:六月,慶陽老家,剛收完麥子,收割機撒在麥地的麥草,有的人家選擇放火燒掉,我和兄長打算把它們集中起來,用架子車拉回家備用。在黃昏中,為兄長拍了這張照片。

姓名:fennywei

照片簡介:耀眼的秋天,賦予了收獲,是耕種和秋收的喜悅,也是一種中國勤勞致富的傳承。

(專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