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還有更遼闊的邊境” | 聞一多誕辰120周年

燃盡“紅燭”般的熱情,詩人之死,最終寫就的是他人生的悲壯詩篇。聞一多誕辰120年的今天,人們是否還記得,他曾在 《靜夜》 中的那句宣言——“我的世界還有更遼闊的邊境……”

責任編輯:周建平

聞一多肖像組畫——大火,作者:聞立鵬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2019年第36期)

這是聞一多生前所言。

1946年7月15日,隨著幾聲槍響,詩人聞一多倒在了昆明西倉坡離家一步之遙的地方,走完了他不足48年的人生旅程;從書齋到廣場,從學者到斗士,聞一多民主戰士的形象最后定格于此……

如許人生,確乎印證了這位理想主義者心中“生命的藝化”:“生命的量至多不過百年,他的質卻可以無限度地往高深醇美的境域發展。生命的藝化便是生命達到高深醇美的鵠的唯一方法?!?/p>

燃盡“紅燭”般的熱情,詩人之死,最終寫就的是他人生的悲壯詩篇。聞一多誕辰120年的今天,人們是否還記得,他曾在《靜夜》中的那句宣言——“我的世界還有更遼闊的邊境……”

佼佼學子,“務達其鵠”

120年前的今天,1899年11月24日未時,聞一多生于湖北省浠水縣離巴河鎮十多里的望天湖畔聞家鋪子村,他曾在詩作《二月廬》中描繪過舊居:“面對一幅淡山明水的畫屏,在一塊棋盤似的稻田邊上,蹲著一座看棋的瓦屋——緊緊地被捏在小山的掌心里?!?/p>

聞一多出生在典型的鄉紳人家。他的父親聞廷政,以科場史論入庠,獲得過秀才功名,他的母親是太學生劉廷熙的掌上明珠。1898年,聞一多出生前一年,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發動維新運動,受世風影響,聞廷政常與兄弟好友相聚議事,這個古老家庭很早便吹進了時代氣息。

聞一多出生時,家人為他取名亦多,族名家驊,字益善,號友山、友三。他五歲入私塾,讀《三字經》、《幼學瓊林》,也讀《爾雅》和四書,隨后進入“綿葛軒小學”,既讀“子曰詩云”,同時也學習博物、算術等。少年老成的聞一多讀書非常用功,門外來了花轎或龍燈,別家孩子都跑去張望,他卻能安心看書。白天在家塾念書,晚上還隨父讀《漢書》。一次,聞一多“數旁引日課中古事之相類者以為比,父大悅,自爾每夜必舉書中名人言行以告之”。

1910年,聞一多和幾個嫡堂兄弟被送到武昌,開始做投考學校的準備,但次年發生了武昌起義,年僅12歲的聞一多目睹了這一歷史事件,非但沒有驚慌,竟有種莫名興奮感,他還把腦后的辮子也剪了。此事曾讓家人為他捏了一把汗,時局還不明朗,萬一起義失敗,面臨的將是一場災難。

回到鄉里,人們驚異地看著剪去辮子的聞一多,這個十多歲的少年像一名凱旋的戰士,一遍遍訴說著他在武昌的見聞,后來他還把看到的情形畫作“成套的革命故事,貼得滿墻”,仿佛連環畫一樣。其中一幅畫上有個手執小旗振臂高呼的小人,以示擁護共和。

1912年,13歲的聞一多報考清華留美預備學校(清華大學前身)。初試作文題目《多聞闕疑》正好應了他的名字,少年聞一多模仿當年最時髦的梁啟超的筆法,作文贏得考官贊許,“以此獲選”。北京復試時,聞一多以鄂籍第一名的成績考取清華,此后10年學子生涯,他都活躍于這所“東方華胄的學府”。

聞一多考入清華時姓名為“聞多”,有同學玩惡作劇,用諧音英文單詞“widow”(寡婦)給他亂起綽號,讓他頗為不悅,后來好友潘光旦建議他改名“一多”,簡單又好聽,意味也不差,他從善如流,立刻笑領了。

1914年6月15日,年僅15歲的聞一多發表了他的第一篇論說文《名譽談》,雖是古文習作,其主旨卻貫穿了聞一多的人生:“處百齡之內,居一世之中,倏忽比之白駒,寄寓謂之逆旅……其能存紀念于世界,使體魄逝而精神永存者,惟名而已?!边@里的“名”并非今日所謂之名利,聞一多將“名”視作“理想”的同義詞,反對知識分子獨善其身,提倡讀書人獻身社會?!拔┯写饲Ч挪恍嘀M?,以策其后,故常冒萬難而不辭,務達其鵠,以為歸宿。古來豪杰之士,恒犧牲其身現存之幸福,數瀕危而不悔者,職此故耳?!?/p>

青年聞一多胸懷鴻鵠之志,敢于創新、富于幻想、尋求獨立。清華求學期間,他熱心投入各項校園活動。入學第二年,他就發起“課余補習會”,任副會長,編輯會刊《課余一覽》;參與編寫反映武昌起義的話劇《革命軍》,演出時還扮演了革命黨人;17至20歲期間,參與辯論演講又成了聞一多校園生活的重要內容,這項基本訓練與他中年后以巨大熱情投入演講活動不無關聯。

“清華學校的教育體制,對聞一多的成長具有重要作用。作為留美預備學校,一切課程設置都服從于留學,所以特別突出西方的教育方法,這就使聞一多比同齡人更早地接觸到西方文明。他的許多科學知識和思維方式,與這所學校都有不解之緣?!甭勔欢嘀畬O、聞立雕之子聞黎明對祖父在清華求學時期的生活作過如許總結。

正常情況下,聞一多在清華應該是八年。當年清華42名入學新生,中等科分一至五年級,“中文以文境之深淺定級次之高下”,列入五年級僅聞一多一人,列入四年級的也不過三人。盡管聞一多中文成績名列前茅,英文成績卻不盡如人意,入學第二年,他因英文跟不上留了一級,后因鬧學潮又留了一級。同班同學羅隆基曾打趣自詡:“‘九年清華,三趕校長’。清華是八年制,因鬧學潮最后留了一年?!甭勔欢嗷貞骸澳撬闶裁??我在清華前后各留一年,一共十年?!绷艏壉臼菍W生不愿多提的事,但從這些玩笑式的言談中可以看出清華對聞一多這代人的吸引力。

盡管聞一多是清華學生會成員、辛酉級級會的演說部長,但他并沒有出面領導過學潮?!八簧蒲菡f,因為他易于激動,在情緒緊張的時候滿臉漲得通紅,反倒說不出話。學校里鬧三次趕校長的風潮,一多都是站在反抗當局的一面,但是他沒有出面做領導人?!睆牧簩嵡锏幕貞泚砜?,聞一多雖是校園活動積極分子,但這個以詩歌和美術聞名的才子,當時未見得對政治真正感興趣。

“我一生教過的學生不下萬人,但真正讓我得意的門生,只有四人?!甭勔欢嘣谇迦A的國文老師趙瑞侯曾寫過一首《夢與清華高等弟子共論文》的古詩,內中有四句意指他教過的四位得意門生?!扒迦A甲第首推羅(羅隆基),其次雍雍聞(聞一多)浦(浦薛鳳)何(何浩若)。風雨雞鳴交誼切,朝陽鳳翙頌聲和?!备勔欢嗖⒎Q的這三位同學,后來留美都修了政治學,唯有聞一多選了美術。令人驚訝的是,到20世紀40年代,那三位同學都沒有聞一多激進。

聞一多在昆明西倉坡聯大宿舍前

錚錚詩骨,揮筆《滿江紅》

“天地不仁悲李耳,風雷有意動宣尼——而今十手隆無畏,懔懔能忘天怒時?”

1919年6月,聞一多代表清華學生赴上海參加全國學聯大會,其間寫下《夜坐風雨雷電交至,懔然賦此》,詩中意境,大約反映了當時青年人對五四運動最普遍的認識,也頗能感受到聞一多的滿腔熱血和錚錚詩骨。

五四運動發生時,聞一多20歲。5月4日恰逢星期天,由于清華地處京郊,聞一多并沒有參加示威游行,火燒趙家樓、痛毆章宗祥等消息,均為4日傍晚進城同學返校后帶回的。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柔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