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美”聞一多 | 封面人物

“在歷史中,他被定格成一個永恒的壯烈形象,不變的道德和真理;但深入他的藝術作品,一個更加立體的靈魂就會漸漸浮現”

責任編輯:周建平

《對鏡》 作者:聞一多

“在歷史中,他被定格成一個永恒的壯烈形象,不變的道德和真理;但深入他的藝術作品,一個更加立體的靈魂就會漸漸浮現”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2019年第36期)

“繪畫本是我的原配夫人,海外歸來,逡巡兩載,發妻背世,詩升正室。最近又置了一個妙齡的姬人——篆刻是也。似玉精神,如花面貌,亮能籠擅專房,遂使詩夫人頓興棄扇之悲?!?/p>

1927年,聞一多在致饒孟侃的信中,以幽默風趣的比喻,道出了他在藝術上三方面的成就:繪畫、詩歌和篆刻。

聞一多三子聞立鵬繼承了聞一多的繪畫天賦,后從事油畫創作,聞立鵬之子聞丹青又選擇了攝影藝術。聞丹青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祖父為人所知,通常因為他民主斗士的身份,而他豐盈的藝術生命常被后人所忽視,其實他身上具有濃烈的藝術家氣質,在人生不同階段,藝術創作始終都是聞一多不能割舍的志趣。

“在聞一多47年短暫的生命里,蘊藏著藝術家、詩人、學者、斗士多重身份,卻始終貫串著一個追求——美。純美的藝術,醇美的生命,審美的人生?!?/p>

《古籀詩經》

“有燦爛晴日之景象”

在早期新詩創作中,聞一多大規模地使用色彩,在《死水》中,他將一溝臭水竟描出“綠成翡翠”、“銹出桃花”、“油織羅綺”、“霉蒸云霞”、“珍珠式的白沫”等斑斕的色彩,對顏色如此敏感,大約也和他美術專業的出身有關。

聞一多自幼就癡迷繪畫。幼時家中藏書頗豐,聞一多經常臨摹書中的繡像。家中的老人去看戲,他也跟著去,回來就能畫出戲臺上的場景。他還對剪紙頗有興趣,在街上看到抬轎子的人,他就讓姑母剪出抬轎人的剪影,沒多久就學會了畫剪紙的圖樣。

1912年,13歲的聞一多從湖北家鄉考入北京清華學校。清華重視培養學生們的各種特長,繪畫也是其中之一,并在中等科一至三年級設有圖畫課。聞一多的圖畫課老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柔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