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高義:中日關系趨向穩定

“我開始去日本是1958年,呆了兩年。以后我每年都有一次訪問日本,80年代以后,我每年去看中國。為什么我要寫這本新書?是因為中國人覺得,與日本的關系要看歷史,但日本人看歷史看得不夠。為解決兩個國家的關系問題,應該多了解歷史”

“我開始去日本是1958年,呆了兩年。以后我每年都有一次訪問日本,80年代以后,我每年去看中國。為什么我要寫這本新書?是因為中國人覺得,與日本的關系要看歷史,但日本人看歷史看得不夠。為解決兩個國家的關系問題,應該多了解歷史”

圖 / 本刊記者 方迎忠

傅高義(英文名Ezra Feivel Vogel,1930——)費正清東亞中心前主任、社會學家、作家,精通中文和日文,著有《日本第一》、《日本的中產階級》等作品。1961年開始在哈佛學習中文和中國中古歷史,長期從事對中國政治、經濟和歷史的研究,在哈佛被稱為“中國先生”。2000年,70歲的傅高義從哈佛大學退休,花十年時間寫出名作《鄧小平時代》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社長甘琦向89歲的傅高義伸手攙扶時,傅高義沒有推開她。甘琦感嘆:傅先生研究中國、日本這么多年,終于接受了中國的“敬老”文化。往常她做同樣的舉動,會被別的美國教授推開——“你覺得我很老嗎?”

30歲那年,在耶魯大學任教的傅高義到哈佛大學訪友,東亞研究中心的裴澤教授告訴他,哈佛大學最近獲得一筆基金,想培養研究中國的年輕學者,可以留在哈佛教書。正是這一機緣,讓他開始研究中國。

十年后,傅高義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有關中國研究的著作《共產主義下的廣州—一個省會的規劃與政治(1949-1968年)》,介紹了關于社會主義改造、土改的過程。這本書由他在香港翻閱1949年到1968年《南方日報》《廣州日報》等資料,并與大陸朋友深度訪談后完成。1973年,傅高義第一次來到中國內地。1987年,受廣東政府邀請,傅高義開始了為期7個月的廣東之行。兩年后,他的《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廣東》出版。

傅高義對日本的研究幾乎與中國研究同時進行。1958年,傅高義關注到戰敗后的日本,對日本如何應對戰后危機、重建經濟繁榮和新的社會秩序產生興趣。他去日本學了一年日語,做了一年田野調查?;孛绹?,出版了《日本新中產階級》,被稱為“有關現代日本最前沿美國觀察家之一”。

1979年,49歲的傅高義出版了改變他人生的一本書——《日本第一:對美國的啟示》,講述了他眼中日本諸多社會模式的成功范例,對當時發展減緩的美國有借鑒意義。這本書在日本銷售七十多萬冊。此前,他是哈佛大學一位無名學者,這部著作出版后,走在日本街頭會有記者過來采訪。

至此,傅高義成為當時美國為數不多同時熟諳日本文化和中國文化、能從兩國研究中洞察亞洲與全球局勢的學者。2019年,他推出新書《中國和日本:1500年的交流史》,詳述兩國之間的交流與彼此之間的影響。

圖/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提供

1930年,傅高義出生于美國中西部俄亥俄州特拉華市一個猶太人家庭,英文全名Ez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中一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