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剛:中國最重要的工藝美術其實是絲綢
尚剛教授給學生上完課回來,首先坐到書桌前靜靜地抽一支煙。他身材高大,形容儒雅,言談似低吟,在清華學子的印象里“有前輩學人遺風”。書桌上和書櫥里分別放著恩師田自秉和父親尚愛松的相片,年深日久,依然笑貌如新,昭示著一脈深厚的學術傳承。
尚剛 中國古代工藝美術史家,1952年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導、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著有《古物新知》《天工開物》《中國工藝美術史新編》《極簡中國工藝美術史》等。
尚剛教授給學生上完課回來,首先坐到書桌前靜靜地抽一支煙。他身材高大,形容儒雅,言談似低吟,在清華學子的印象里“有前輩學人遺風”。書桌上和書櫥里分別放著恩師田自秉和父親尚愛松的相片,年深日久,依然笑貌如新,昭示著一脈深厚的學術傳承。
尚剛1952年出生于北京的書香世家。父親尚愛松“有學術,善言談,美儀容,儒雅平和”,是老一輩杰出的美術史學者。尚剛青年時經歷上山下鄉,后追隨父親的腳步,又經田自秉等老師點撥,步入工藝美術史學術研究的堂奧。他早已著作等身:《唐代工藝美術史》《元代工藝美術史》《隋唐五代工藝美術史》等專著在學界影響深遠。2019年由活字文化策劃出版的《給孩子的國寶》,是他第一部寫給孩子的工藝美術史著作。
“工藝美術的主體是日用品,其次才是欣賞品。不過,在日用和欣賞之間,從來沒有清晰的界線?!薄肮に嚸佬g的創作就像戴著鐐銬跳舞,實用束縛了庸人,也玉成了巧匠。巧匠的姓名雖然大多失傳,但無數作品都是紀念他們智慧和才華的豐碑?!?/p>
他說話的時候,鏡片背后閃爍著機警。而他的文字相對于枯索的學術文章,顯得更加靈動典麗。譬如《給孩子的國寶》一書里的“織繡編”,從馬王堆素紗單衣說起,寫到聯珠紋與寶相花錦,清雅的宋代紗羅,精美的滿池嬌紋刺繡,再到緊密厚重的元錦,優雅雋永的顧繡,一路娓娓道來,直是金梭銀線,云霞滿紙。
有時候又拿今人的審美與古人相比照,透露作者的私心偏愛,十分有趣。譬如“玉石編”里,提到今之“綠色純凈濃艷而又透明的翡翠,售價高昂到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彪S即話鋒一轉,說玉石溫潤,引人遐想,而翡翠透明,有“一覽無遺”之嫌,是以“君子比德于玉,而不能比德于翠”。
來到尚剛教授的書房,看到書櫥中一排排古籍,有正史、政書、筆記、地志,也有漢唐宋元等詩文總集,才知道他的如許學識、如許辭彩從何而來。他告訴南都記者,正史中對于一個朝代整體生活的記載,為工藝美術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可靠的材料。他自己也正是從讀《元史》入手,完成了碩士論文《元代的工藝美術》的寫作,厘清了當年學界對于元代工藝美術的普遍誤解。
他坐在辦公室外的靠背椅上讓我們拍照,深灰的套頭毛衫,背后是被粉筆暈染的黑板和空蕩蕩的走廊,一時間顯出難以言狀的清寂。人們只羨慕象牙塔內的安適,卻不知學術原本就是清冷的事業。尚剛說:“只要是研究,只要是工作,就沒有樂趣,主要是‘苦’。做學術本身這個過程很痛苦,樂趣是在解決問題以后,但很短暫?!?/p>
南都:您自己擁有的書籍大概有幾種類型?
尚剛:我自己的書大概有這么幾個部分。一個是古籍,現在我們所說的古籍都是那種新出的排印古籍,比如《全宋文》《二十四史》……之類。再一類就是跟考古相關的,比如一些考古報告,還有一些雜志,比如《文物》《考古》《考古與文物》《故宮博物院院刊》。再一類就是圖錄和一些大型的畫冊,畫冊著錄的主要是一些古代的文物,比如《美術全集》《出土陶瓷全集》,還包括一些展覽的圖錄,現在的大型展覽都會印圖錄。再一類的就是當今的學術研究著作。大致就是這么四類。
南都:日常翻閱最多的是哪些書籍?
尚剛:花費時間最長的應該是古籍。
南都:古籍跟您的專業相關度大嗎?
尚剛:古籍跟我的專業的相關度特別大,要不然我不會花費這么大氣力。因為我們做藝術史,材料是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實物,一部分是文獻。實物這方面倚仗的主要是考古發掘的資料,因為它們來歷比較可靠、時代相對明確,可以用于學術研究。再有一些傳世文物也是比較重要的。我們現在的做法是,要在全面掌握資料的基礎之上再去做研究。我們盡管掌握了大量的圖像資料,但是這些還不能建設客觀的藝術史。因為現在保存下來的東西只是古代的一小部分,還有很多東西是沒有保存下來的?,F在我們看到的只是古代的冰山一角。如果做研究,不能只研究現存的實物,還應該關注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東西。這些知識從哪里來?可能只能從文獻里得到。而且,實物本身是不能說話的。它不能自己解說自己的地位、自己的意義、自己的來歷。這主要靠古籍來證明。
所以,歷史文獻既是補充現在實物欠缺的唯一的歷史來源,而且它也是解說現存實物的唯一的歷史根據。做文獻,對藝術來說有很重要的意義。
做學問也像做人,首先要尊重別人、尊重文獻,而后再補足、修正他人研究、文獻記載提供的知識,不能專門以挑剔別人、挑剔文獻為業。就是說,要做君子之學,不做小人之學。
南都:您現在手里有沒有比較有紀念意義的書籍?
尚剛:我家里有很多父親留下的藏書。父親的學術不僅包含了美術史、繪畫史,他還做思想史和文學史。所以家里很多書跟思想史、文學史有關系。紀念意義,我現在想到的就這一種。我父親的恩師是著名的學者徐旭生,1927年,中國學者和瑞典的斯文·赫定博士等合作,組成了中國西北考察團,徐旭生先生是考察團的中方團長??疾熘?,他出版了《徐旭生西游日記》,這個日記的第一版我還有。這部書三冊,是比較珍貴的。我不是說價錢珍貴。因為家里還有少量古籍,說起來比它貴多了。但我父親對他的老師感情很深,這個書又是第一版,印數很少,是對我父親有紀念意義的。
對我來說,比較有紀念意義的就是《元史》。我的碩士論文做的是元代的工藝美術,起因就是我讀了《元史》。因為在讀《元史》的同時,我還系統地讀了當年的《文物》《考古》雜志。我知道了當年的人對元代的工藝美術是怎么認識的。我發現《元史》里關于工藝美術的史料特別多,而它的很多記載跟學者的議論是有出入的,不少評價甚至是相反的。這讓我決意以元代工藝美術為碩士論文選題。讀這本書也決定了我以后的學術路數:一個是注重實物史料的搜集,再一個對古代文獻格外重視。古代文獻中有一些是十分重要的。比如說正史,因為它系統地記錄前一個朝代的整體情況。這個在我看來是基本的史料。當然還存在其他的基本史料,只不過《元史》是我最早讀的。這部書我讀過幾遍,伴隨自己的成長,每次都有新收獲。
南都:您剛才說《元史》的記載和當時對工藝美術的議論有出入,這個出入的地方在哪里?
尚剛:應該說,當年的藝術史學者還沒有人系統地讀過史料。比如說絲綢。絲綢的出土量很小,也很難保存,但它又非常重要。如果僅憑實物的話,是得不到這個認識的。但文獻記錄了古代絲綢的生產規模很大,工藝精湛、產量很高。以前我們做工藝美術的時候,總是把陶瓷放在最前面,好像它最重要。我做工藝美術是按照重要性來排的,絲綢被我放在最前面。這只是一個例子。
從俄羅斯帶回來一百公斤以上的書
南都:您年輕時候在北京有哪些比較喜歡去的買書和淘書的地方?
尚剛:小時候,父親倒是常帶我去琉璃廠。但是當年我對琉璃廠毫無好感,那些書我也看不懂,我只是忍耐著去陪父親。在我自己大量買書的時候,一個是去琉璃廠,再一個是去北京每年一次的書市。在琉璃廠,主要是買古籍,在書市,主要是買圖錄,我去得比較多的是勞動人民文化宮的書市。
南都:1986-1987年您去莫斯科留學,有沒有從當地買一些原版書回來?
尚剛:買了不少。當時我買了得有一百公斤以上的書?;貋淼臅r候不能坐飛機,只能坐火車。當時從莫斯科到北京,得有六夜五天。去的時候只帶了一個化纖材料的箱子,回來的時候帶了很多紙箱子。那時,蘇聯紡織品質量差,我把能賣的衣服都賣了,再不讓我回國,我就得凍死在莫斯科,用換來的錢補充買書資金。買來的書都是和藝術有關的,很大部分是關于中亞的考古和藝術史的書。還有少量的大型藝術史,我這個辦公室里就有一套。還有一本《粟特銀器》,這書最近被翻譯成中文了。這書出版時,前面是俄文,后面是英文,俄文是全文,英文是節本,現在出的中文版是照英文翻的。其實這本書我在留學的時候翻譯過,前些年有出版社要,我沒給。目前《粟特銀器》的原版書可能國內就這一本,是1971年莫斯科科學出版社出的,作者是馬爾沙克?,F在馬爾沙克被有些中國學者捧為中亞考古學之父,但中亞考古學的肇始比他早得多,他只是非常有成就。
孩子只是目標讀者的一部分
南都:您以前也出過很多關于工藝美術的專著,這本書的寫法和以前有什么不同?
尚剛:專著的語言需要簡潔明了,我是希望能少一個字就少一個字。這本書顯然不能這么寫。專著是給大人寫的,給內行寫的?!督o孩子的國寶》是給孩子寫的,希望能寫得更加口語化一點,讓讀者看得更明白一點。說是寫給孩子的,但孩子只是我的目標讀者的一部分,還有一般的成人愛好者。這兩類人加起來是我的目標讀者。
寫法上呢,我以前都按時序寫,沒有這么分門類寫過,這次我是陶瓷、金屬、玉石、織繡、漆木、其他,分門類寫的。當然現在的門類排列改變了我的初衷,本來絲綢應該排在第一位。因為如果寫古代,就應該按照在當年的重要性依次去寫各個門類,而不是按照今天的關注去寫。但是最初的編輯一再勸說把陶瓷放在第一位,其實我特別不情愿。這書主要是按照小專題寫的。每一篇的文字是2000字左右,一共是三十幾個小專題,插圖不到200幅。
南都:書里很多文物還是普通觀眾在博物館能夠看到的。您在序言里也說到,古代的工藝美術和藝術不一樣,它同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但是書里重點介紹的主要是特別精彩的作品,這是為什么?
尚剛:因為工藝美術品雖然包含著所有的日常生活的物品,可是一旦進入藝術史,只能選擇精品。精品往往和上層人物相關,無法直接反映普通民眾的全部取向。盡管如此,社會的審美取向還是由上層人物引領的,在材料和工藝上,古代作品雖然有粗和精的區別,但時代的藝術追求還是大體趨同的。再者說,要是主要以老百姓用的瓶瓶罐罐做插圖,也不好看,更顯示不出“國寶”的意味。
(來源:南方都市報)
網絡編輯:柔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