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來也沒有在文壇里”
對于內地文學界,鐘曉陽既熟悉又疏離。受邀參加1987年愛荷華國際作家計劃期間,她第一次見到內地作家,包括吳組緗、汪曾祺、古華和張賢亮等人?;貞浧饋?,她覺得“汪伯伯”非常親切。不過,短暫的相遇,還沒有讓她對內地文學產生太多的認知。
當時二十多歲的鐘曉陽,已經是蜚聲港臺的文壇新秀。關于她的一切,要從《停車暫借問》講起。
發自:北京
責任編輯:宋宇
鐘曉陽停筆十二年間,從憂郁癥到移民澳洲,有關她行蹤的傳言始終不斷。其實她一直在香港過著平凡的生活,為王家衛電影《2046》創作字幕,也為電影《鐵三角》中林嶺東導演的一段擔任編劇。
(本文首發于2019年11月28日《南方周末》)
“這是我第一次來內地做活動?!?019年10月20日,在北京讀者見面會上,57歲的香港作家鐘曉陽延續了前一天上海見面會的開場白。她的小說《停車暫借問》《哀傷紀》《遺恨》近期由青馬文化重版。
對于內地文學界,鐘曉陽既熟悉又疏離。受邀參加1987年愛荷華國際作家計劃期間,她第一次見到內地作家,包括吳組緗、汪曾祺、古華和張賢亮等人?;貞浧饋?,她覺得“汪伯伯”非常親切。不過,短暫的相遇,還沒有讓她對內地文學產生太多的認知。
當時二十多歲的鐘曉陽,已經是蜚聲港臺的文壇新秀。關于她的一切,要從《停車暫借問》講起。
過了長城就是我家就是關外
10月20日下午與鐘曉陽對談前,作為忠實讀者,編劇史航帶了一摞各版本鐘曉陽作品找她簽名?!八冀K是娟秀的,又始終是殘忍的。娟秀加殘忍才形成我們說的兩個字:滄桑?!笔泛角逦浀米x到這部小說時的感受。
《停車暫借問》寫的是東北女性趙寧靜的愛情故事,從1940年代的東北寫到1960年代的香港。小說的靈感來自一次1980年的東北之旅。鐘曉陽的母親是東北人,她從小就纏著母親講東北老家的往事。母親總是告訴她:過了長城就是我家,就是關外。東北的點點滴滴就這樣刻在她的腦海里,她還記得第一首會唱的是《長城謠》,讀塞外詩就會想到關外。
1980年夏天,母親帶鐘曉陽回東北探親。她存心要找寫作題材,于是一路纏母親講當年的故事。她聽得仔細,也問得仔細。有些細節母親已經忘卻,說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貳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