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發現最大恒星級黑洞,現有理論可能需要修正
目前的理論預言恒星級黑洞不能大于25倍太陽質量,而中國科學家這次發現的這個黑洞達到70倍太陽質量,明顯突破了理論的上限,這意味著天文學家可能需要重新審視現有的恒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論,同時考慮其他的可能性。
責任編輯:朱力遠
目前的理論預言恒星級黑洞不能大于25倍太陽質量,而中國科學家這次發現的這個黑洞達到70倍太陽質量,明顯突破了理論的上限,這意味著天文學家可能需要重新審視現有的恒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論,同時考慮其他的可能性。
2019年11月28日,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劉繼峰研究員和張昊彤研究員領導的一個國際合作團隊在《自然》(Nature)上發表論文,宣布他們使用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發現了一個質量為70倍太陽質量的黑洞。這是迄今為止天文學家發現的質量最大的恒星級黑洞,質量遠超此前理論預言的上限。這個發現有望改寫恒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的理論,推動黑洞研究的革新。
在現有黑洞理論中,黑洞可以根據質量的不同分為恒星級黑洞、中等質量黑洞和超大質量黑洞。其中,恒星級黑洞的質量下限為5倍太陽質量左右,上限則為十幾個到幾十個太陽的質量;超大質量黑洞的質量一般在太陽質量的10萬倍以上,最大可以達到太陽質量的1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