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猝死是所有人的事”

目前公眾急救效果并不理想,“九成猝死都發生在醫院外”。北京急救中心醫療培訓中心主任陳志認為,目前國內院前急救醫療體系發展不夠完善,面對猝死,公眾的急救能力不足,需要加強社會急救體系的培訓。
目前公眾急救效果并不理想,“九成猝死都發生在醫院外”。北京急救中心醫療培訓中心主任陳志認為,目前國內院前急救醫療體系發展不夠完善,面對猝死,公眾的急救能力不足,需要加強社會急救體系的培訓。

責任編輯:張玥晗

即便是小學生,也需要接受急救知識的普及。 (受訪者供圖/圖)

目前公眾急救效果并不理想,“九成猝死都發生在醫院外”。北京急救中心醫療培訓中心主任陳志認為,目前國內院前急救醫療體系發展不夠完善,面對猝死,公眾的急救能力不足,需要加強社會急救體系的培訓。

2019年11月27日,35歲臺灣演員高以翔在參加綜藝節目錄制過程中猝然倒地,經三小時搶救,最終宣布“心源性猝死”。

而在前一天,11月26日,廣東省衛健委副主任陳義平進入電梯后突然暈倒,經急救人員、專家、醫院多方施救后,仍不幸去世。

同日,32歲的福建將樂縣公安局安仁派出所所長王聲震,在警務技能訓練的跑步沖刺中倒下。

“猝死”的消息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日常生活中,而猝死的原因多數是突發心臟病,導致心搏驟停。心搏驟停后的救治更依賴于在場人士的急救能力,因為通常倒地后的4分鐘是公認心搏驟停、心臟性猝死的最佳搶救時間,在場人士若有能力進行有效急救,將極大地提高患者生存率。

北京急救中心培訓中心主任、北京急救醫療培訓中心主任陳志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救護車到來前的時間里,公眾需要自己開展急救?!?/p>

但目前,公眾急救效果并不理想?!熬懦赦蓝及l生在醫院外。公認的數據是,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中,急救成功率只有1%-2%?!标愔菊J為,目前國內院前急救醫療體系發展不夠完善,面對猝死,公眾的急救能力不足,需要加強社會急救體系的培訓。

深圳地鐵1號線高新園站內安放的AED設備。 (汪徐秋林/圖)

救護車到來前,需要社會救助

據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發布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8》顯示,我國每年死于心臟性猝死(SCD)人數估計為54.4萬人。

陳志介紹,猝死容易出現在三類人群中:慢性病控制不良群體,如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病癥;“過度勞累”人群,因為疲勞、睡眠不足、壓力大都會容易誘發心臟疾??;喜歡從事馬拉松等極限運動的非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思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