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地陷致三人失聯!每小時1張,記者實拍救援現場
12月1日9時28分,在廣州大道北與禺東西路交界處地面出現塌陷。途經該區域的1輛清污車和1部電動單車掉落其中,共有3人被困。截至2日上午6時37分,搜救工作仍在進行。
責任編輯:洪鑫 劉家良
12月1日9時28分,在廣州大道北與禺東西路交界處地面出現塌陷。途經該區域的1輛清污車和1部電動單車掉落其中,共有3人被困。截至2日上午6時37分,搜救工作仍在進行。
排污車掉落瞬間視頻曝光
↓↓
視頻來源:南方都市報
據通報稱,現場多次發生塌陷,范圍不斷擴大,導致施救行動多次受阻,且危及塌陷區周邊安全。因此廣州地鐵集團對塌方區域周邊進行了加固回填。
最新進展:
裝鋼護筒形成救援通道
向地下探挖搜尋被困人員
12月2日上午6時37分,廣州地鐵通報廣州大道地陷搶險救援進展:
截至12月2日凌晨5時,市應急指揮部指揮協調各有關單位已投入應急救援人員1100多人、各類應急救援車輛192輛,全力做好搶險救援各項工作。一是在塌陷區域安裝鋼護筒,形成救援通道,向地下探挖搜尋被困人員。二是組織對廣州大道北高架橋進行專項檢測。經專業機構檢測論證,橋梁狀況安全,計劃于今早7時前恢復通行。三是組織對塌坑周邊進行圍蔽,減少對周邊群眾的影響。四是持續動態監測周邊水、電、氣、通信等設施及房屋、道路、橋梁,防止發生次生災害。
深夜救援現場視頻
↓↓
此前消息:廣州地鐵致歉
12月1日21時,為通報1日上午9時28分廣州地鐵11號線塌方事故引發沙河大街和廣州大道交界處地面塌陷事故救援情況信息,有關部門在天河區林和街道辦事處舉行新聞發布會。
廣州地鐵集團建設總部總經理孫成偉在會上做了通報——
1日,11號線沙河站在施工過程中發生地面塌陷,給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造成損失和影響,在此我們深表歉意。目前,我們正在全力對被困人員實施救援?,F在我向大家通報事件的有關情況:
一、事件的基本情況
12月1日上午9時28分,在廣州大道北與禺東西路交界處地面出現塌陷。途經該區域的1輛清污車和1部電動單車掉落其中,共有3人被困,各方正全力組織救援。事發路段為11號線沙河站施工區域。目前,事件原因我們正組織專家進行調查分析。
二、事件發生后采取的主要措施及方案
現場立即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部,以救援為第一要務,千方百計搜救失聯人員,千方百計確保不再發生次生災害,及時疏散周邊人員。我們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一)迅速組織相關專家制定救援方案,組織救援人員多次進入現場,組織開展施救,但由于現場多次發生塌陷,范圍不斷擴大,導致施救行動多次受阻,且危及塌陷區周邊安全。我們根據專家組意見,現場馬上加固邊坡防止再次塌方,形成安全的救援平臺,以便全面開展救援。
(二)對塌陷周邊實行交通管制并進行警戒,封鎖道路,禁止車輛通行,疏導交通和人員。
(三)立即組織對河道和附近路面等既有設施情況進行巡查,開展周邊建(構)筑物監測,及時掌握附近路面情況。目前,廣州大道北高架橋和周邊房屋監測結果正常。
(四)立即通知附近所有管線的產權單位,配合救援,關停周邊自來水、燃氣等管線。
三、事件對周邊的影響情況
(一)隧道內施工人員已全部安全撤離,無傷亡和失蹤。
(二)事件未對正在運營的地鐵線路造成影響。
失聯三人有二人系父子
兒子原本打算過年回老家辦婚禮
1日,記者在現場見到了失聯人員親屬。據失聯者親屬介紹,在清污車上失聯的兩人是一對父子,湖南邵陽人,兒子剛剛26歲是司機,剛剛新婚,父親51歲是跟車員。
現場,失聯男青年的妻子喻女士告訴記者,1日上午11點多,自己在家中得知了丈夫和公公墜入坑中失聯的消息,隨后,自己第一時間就來到了現場。
抵達現場時,塌陷面積已經擴大,喻女士在現場圍欄外,只看到黃土,卻不見清污車蹤跡?!拔以儐柧仍M展,工作人員只告訴我為防止塌陷面積擴大,開始局部回填?!庇髋空f。
“平時是我跟車的?!庇髋坑行┘?,她告訴記者因為自己此前懷孕,公公才接替了她跟車的工作。
如今,面對公公和丈夫生死未卜,喻女士有些不知所措,“我們結婚不久,現在孩子才剛剛滿月,如果救不出丈夫和公公,我都不知道怎么辦?!庇髋空f,她和丈夫剛拍過婚紗照,也訂了酒店準備過年回老家辦婚禮,但現在她只能默默祈禱他們平安。
每小時1張!
記者實拍廣州大道北塌陷現場
1日13時開始,南方日報、南方+記者在塌方現場連續蹲守19小時,以每隔1小時一張照片的形式記錄下了塌方口的實時變化:
▲1日13:13
▲1日14:45
▲1日15:18
▲1日16:13
▲1日17:15
▲1日18:08
▲1日19:16
▲1日20:43
▲1日21:42
▲1日22:26
▲1日23:42
▲2日00:09
▲2日01:28
▲2日02:31
▲2日03:38
▲2日04:33
▲2日05:34
▲2日06:28
▲2日07:10
愿平安!
撰文 | 南方日報、南方+記者 劉珩 吳揚 郭蘇瑩 譚超
拍攝 | 南方日報、南方+記者 劉珩 吳明 董天健
剪輯 | 南方日報、南方+記者 萬穩龍
編輯 | 洪鑫 劉家良
校對 | 張昕瑩
網絡編輯:阿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