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寫的新武俠潮劇, 為什么被新加坡人演火了?

“潮劇的傳統觀眾可以嘗試更加包容一些……要把當代最先進的科技吸納進來,比如燈光、聲效。要不然一百多年前沒有電燈的時候演戲要點汽燈,難道現在也要點汽燈來演?”

責任編輯:陳雅峰

一人多高的道具馬是由英國人制作的,創意源自英國話劇《戰馬》 圖/宋金峪

“潮劇的傳統觀眾可以嘗試更加包容一些……要把當代最先進的科技吸納進來,比如燈光、聲效。要不然一百多年前沒有電燈的時候演戲要點汽燈,難道現在也要點汽燈來演?”

梁羽生大概不會想到自己跟潮劇會有什么關系。

60年前,他寫下武俠小說《還劍奇情錄》。

2008年,青年作家黃劍豐從這部作品取材,改編創作了潮劇劇本《情斷昆吾劍》。時隔十年,新加坡南華潮劇社發現此劇,并斥重資排演。2019年3月,該劇在新加坡維多利亞劇院連演三日,引起轟動。能走動、可騎乘的傀儡馬,LED動畫背景,武俠片中的舞劍打斗場面,演員從舞臺上跳到臺下……戲中諸多大膽的創新顛覆了觀眾對傳統戲劇的認識。

2019年10月28日,新加坡南華潮劇社攜該劇參加汕頭潮劇藝術周的演出。11月1-2日,該劇在廣州南方劇院上演。這是新加坡建國以來首次有潮劇團到廣州演出。 一個無心插柳的劇本,通過“出口轉內銷”的方式成為兩國文化交流的盛事,如此不走尋常路的“神操作”成功引起戲曲專家的關注。11月2日,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特地舉辦了“潮劇《情斷昆吾劍》座談會”,給足這部“新武俠潮劇”高規格的禮遇。

《情斷昆吾劍》劇照 圖/宋金峪

“潮劇是潮汕文化的集大成者”

黃劍豐遲到了。

見到我,他一個勁兒地道歉,臉上的胡碴讓他顯得疲憊。原以為廣州的演出已經結束,4號這天可以在家喝著工夫茶安靜接受采訪,臨時卻被人催著跑去劇場簽合同?!肚閿嗬ノ釀Α吩趶V州上演這幾天,他隨時都要應對類似的突發情況,大到安排接待專程飛來廣州看戲的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總裁,小到為燈光師找一根自己完全沒概念的“6號線”。

黃劍豐習慣早上5點起來寫作,9點以后就開始日常應酬,晚飯后再寫到深夜12點。這出戲完全打亂了他的生活節奏。他沒想到這個戲能演,更沒想到演出如此成功。

2008年是個不平凡的年份,黃劍豐清晰地記得劇本寫于南方冰災期間,當時天寒地凍,連續七天,寫得手僵腳麻。寫完之后托人把劇本給到一些劇團,得到的反饋非常悲觀。一來《情斷昆吾劍》是個悲劇,鄉下廟會的“老爺戲”講究喜慶,不能演;第二,整出戲的長度大約兩個小時,不符合觀眾的觀看習慣,傳統潮汕農村演出的潮劇喜歡分上下集,一般要演四個小時左右。當時要讓劇團投入巨資來將這個劇排成劇場戲,也是不現實的。聽到反饋意見后黃劍豐“基本死心了”,劇本被束之高閣。

在寫《情斷昆吾劍》之前,廣東省潮劇發展基金會有一個劇本征集活動,黃劍豐寫了一個折子戲《伯牙祭墳》,得了優秀獎,給了他不小的鼓勵。于是他嘗試創作長連戲《情斷昆吾劍》,這個取材得益于小時候的閱讀。

黃劍豐成長的村子世代靠山而居,被其他村包圍,以前交通不方便,去到市區要花半天時間。老家位于村子的末尾,村子位于鎮的邊緣,鎮又位于普寧市的邊緣。由于是獨生子,自小被孤立,沒什么朋友,黃劍豐一直有被邊緣化的感受。好在當教師的外公教他讀書習字,書本給了他慰藉。小學三年級便讀了梁羽生的《萍蹤俠影》,上六年級的時候讀了《還劍奇情錄》,《還劍奇情錄》是《萍蹤俠影》的前傳。黃劍豐發現,“武俠里面有一種意境,現實生活中得不到的東西,可以在小說中得到。武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