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諾獎得主彼得·漢德克演講
玩這個游戲。不要期待一切都圍繞你。尋找挑戰。但不要追求某種特定的結果。
發自:2019年12月7日斯德哥爾摩
責任編輯:朱又可
漢德克在瑞典學院演講中
"玩這個游戲。不要期待一切都圍繞你。尋找挑戰。但不要追求某種特定的結果。繞開那些深藏不露的動機。不要有任何保留。要溫柔而強大。參與其中,讓勝負見鬼去吧。不要過度分析,不要算計,但是保持敏銳,對那些預兆的敏銳。保持脆弱。袒露你的目光,邀請其他人看向深處;要確保還有足夠空間,試著認出每個人的形象。如果你不為一個決定而激動,不要去做。讓你自己能夠失敗。最重要的是,給自己一些時間,長長地漫步。永遠不要忽視一棵樹或一片水會告訴你的事。在你感到被吸引的地方,轉彎,允許自己曬太陽。不要在意你的親戚,給陌生人幫助,低下身子來打量瑣事,潛入無人之地,不要傾心于命運的戲劇性,笑著把沖突變成碎片。展示你真正的色彩,直到你被證明是對的,葉子的窸窣作響變得甜美。在那些村子里游蕩。"
四十年前,在那首被題為《關于鄉村》(überdieD?rfer)的詩劇里,一個女人對一個男人說出了上面這些話。
在我小時候,一旦有合適時機,一旦時機允許,我的母親就會反復向我講述村里那些人的事——村子在斯洛文尼亞語里叫StaraVas,德語叫AltesDorf(老村):至少在我聽來,并非故事本身,而是那些短小的敘述,聽起來就像“獨一無二的事件”——用歌德的句子來說的話。我母親很可能和我的兄弟姐妹也描述過這些。但在我的記憶中,我永遠是她唯一的聽眾。
其中有一個事件,是這樣的。在一個本地的農莊,就在進入山區后不遠的地方,一個精神發育遲緩的女孩做著擠奶的工作。在那個年代,人們叫她“傻子”。這個女孩被一個農莊主強奸了,她生下了一個男孩,但是那農莊主的妻子像養自己的孩子那樣養大了這個孩子。那女孩,孩子的生母,受到了嚴格的限制,和小男孩保持距離。于是這個孩子只知道他的母親是那個農民的妻子。然后有一天,這個男孩還很小,但是已經學會說話了,他在倒刺鐵絲網旁邊一個人玩耍,結果被鐵絲網卡住了。他越是掙扎,越是被纏得緊。他不斷叫喊,直到那智障女工,那個傻子女孩,或者像我母親那樣,用一種介于Sanualpe和Karawank地區之間的方言稱她為Treapn——聽到叫聲跑了過來。她立即解開了被纏住的小孩子。當這小孩所以為的他的母親最終到達,而那個女工已經回到畜棚或者外面牧場上繼續干活,小男孩問:“媽媽,為什么這傻女人的手這樣柔軟?”
在《短信長別》里,這個事件變成了一首歌,在賓夕法尼亞州的費城,某家酒吧的某個夜晚,一首民謠唱出了這個故事,歌曲每一節的結尾,歌手都感嘆道:“那個孩子就是我!那個孩子就是我!”
母親向我描述的其他事件,大多數都涉及她直系或旁系親屬,而且主要人物幾乎總是她兩個兄弟中的一個,他們都在“二戰”中“為光榮的土地而犧牲了”。讓我試著重述這些講述中的兩個片段,它們都很簡單,但是對我選擇成為作家具有決定性意義。
第一個段落講述的是我母親的弟弟,家里最小的孩子,故事發生在兩次戰爭之間,應該是1936年。那是秋天的一個晚上,破曉前不久,漢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柯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