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派村干部,江蘇泰州有了“升級版”
“以鄉愁鄉情為紐帶,給機關干部一個回報桑梓的機會?!?br />
回村干部:“拿不準的項目我不敢干,不然給家鄉留下個爛攤子遭人唾罵?!?br />
組織部副部長:以往到村掛職的年輕人大多是“候鳥式、飛鴿派”的人才,有的扳著指頭算任期,而老干部有長期扎根的打算,也更在意后人的評說。
聽說李亞平回村當了書記,水利局、住建局的朋友都主動到村里看望他,他順勢帶朋友考察村道和河道,先后要來了路燈、步橋和河岸整治項目。
發自:江蘇泰州
責任編輯:錢昊平 助理編輯 溫翠玲
泰州市工商局退休干部李亞平(左),回到原籍姜堰區橋頭鎮三沙村擔任第一書記。
(本文首發于2019年12月12日《南方周末》)
“以鄉愁鄉情為紐帶,給機關干部一個回報桑梓的機會?!?/p>
回村干部:“拿不準的項目我不敢干,不然給家鄉留下個爛攤子遭人唾罵?!?/p>
組織部副部長:以往到村掛職的年輕人大多是“候鳥式、飛鴿派”的人才,有的扳著指頭算任期,而老干部有長期扎根的打算,也更在意后人的評說。
聽說李亞平回村當了書記,水利局、住建局的朋友都主動到村里看望他,他順勢帶朋友考察村道和河道,先后要來了路燈、步橋和河岸整治項目。
因為缺錢,西陳莊村集體經濟已停擺多年。
2019年11月上旬,為了播種300畝良種小麥,這個位于江蘇中部的小村,不得不通過集體賒賬的方式來解決資金難題。
西陳莊村隸屬泰州市姜堰區溱潼鎮,人口不到1400人。為了種麥而賒賬,這愁壞了村支部第一書記李文林,他向工作過的泰州市住建局求援,半個月后,住建局贊助的35萬元到位,算是解決了燃眉之急。
63歲的李文林,也是西陳莊人,曾任泰州市住建局安全處處長。2019年3月,退休兩年多的李文林,回到家鄉擔任第一書記。
發動公職人員回村任職,是泰州市委組織部為充實村級班子而制定的一項政策。與以往選派機關干部到村任職不同,這次是要求公職人員回到原籍村任職,算是“升級版”,目的是“以鄉愁鄉情為紐帶,給機關干部一個回報桑梓的機會”。
泰州的做法契合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的精神,文件主題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明確提出“允許符合要求的公職人員回鄉任職”。
包括李文林在內,泰州共選派了69名已退休或即將退休的公職人員回原籍村任職。他們回去后發現,迎接他們的遠非“告老還鄉”的田園生活,而是事無巨細的繁重村務。
“剛開始也害怕冷場”
李文林的退休生活,被泰州市委組織部一條微信推文“打亂”。
2019年4月15日,他收到老同事轉來的這條微信,稱泰州市委組織部計劃選派一批干部回原籍村或鄰村任職,要求是距離退休不足五年以及退休兩年以內的干部,任期三年。
李文林對微信內容很感興趣。1979年,李文林通過高考離開家鄉,弟弟妹妹也先后進城,此后四十年,除了探望父母,他很少和同村人往來,村里大多數人也不知道他在泰州市當什么“官”。2016年退休后,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