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來,新一線城市戶籍人口有啥變化?

2020年,新一線城市人口政策是否會持續松動?未來人口格局又會出現哪些新變化?

發自:廣州

責任編輯:王峰

2020年,新一線城市人口政策是否會持續松動?未來人口格局又會出現哪些新變化?

圖 / 視覺中國

12月,新一線城市再一次集中放寬了落戶政策。

4日,沈陽宣布下放戶籍審批權;

6日,武漢提出取消積分落戶年度數量限制;

11日,鄭州宣布將在2017年戶籍制度改革的基礎上放寬兩項、增加一項戶口遷入鄭州市落戶條件。

實際上,2017年初以來,全國范圍內已有近60城先后參與了這場吸引人口的潮流,但新一線城市的政策力度、城市經濟體量都更受社會關注。

截至2018年末,成都、鄭州、武漢、西安、蘇州等新一線城市已入圍“千萬人口俱樂部”,杭州、青島常住人口也已突破900萬,離千萬人口只差臨門一腳。

以2016年末、2017年初這一時點為分界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ID:jjbd21)選取《2019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中發布的成都、杭州、重慶、武漢、西安、蘇州、天津、南京、長沙、鄭州、東莞、青島、沈陽、寧波和昆明15個新一線城市,梳理了2009年至今近十年的戶籍人口數據。

結論顯示,2017年初起始的寬松落戶之前,多座新一線城市的戶籍人口增速曾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武漢甚至出現負增長。從這個意義上講,2017年之前部分新一線城市出現的人口危機,正是新一線城市普遍放開落戶政策、相繼參與人口引進的重要動機。

2020年,新一線城市人口政策是否會持續松動?未來人口格局又會出現哪些新變化?

圖 / 21世紀經濟報道(jjbd21)

部分城市曾增速低迷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ID:jjbd21)計算2009-2016年全國及15城戶籍人口復合增速發現,重慶、寧波、沈陽、武漢的復合增長率處于全國平均水平以下,分別為0.50%、0.49%、0.34%和-0.03%。

以武漢為例,戶籍人口在2010、2011、2012三年間連續下跌。三年間,武漢戶籍人口分別為836.7萬、827.2萬、821.7萬,平均每年減少逾7萬人。

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戶籍人口增長可分解為自然增長和機械增長。而2016年前部分新一線城市人口增長滯緩,與少子老齡化導致的低自然增長率有關。

2012年《湖北日報》曾刊文指出,武漢市已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期。截至2011年底,武漢全市60周歲以上老齡人口132.05萬,占總人口的15.96%,約等于每6個武漢市民中就有1個老年人。2009-2011三年間,全國人口平均自然增長率分別為4.9‰、4.8‰和4.8‰,武漢對應為3.8‰、1.6‰和2.0‰。

除了自然增長緩慢,2008年次貸危機之后,機械增長方面也受到挑戰?!巴鈦砣丝谙胍?,無非是住的地方和工作的場所?!鄙虾I缈圃撼鞘信c人口發展研究所區域經濟研究室主任李健告訴記者。一方面,2008年次貸危機后國際經貿環境惡化,許多人失去了工作的機會。另一方面,政府加大投資推動城市更新,城區的老房子減少、房價攀升,進一步提高了外來人口本地化難度。

長江財經智庫專家、看懂經濟智庫研究員戴顯天則認為,不同的城市人口增長放緩也需分開考察。例如,杭州、南京、蘇州等東南沿海新一線城市的城鎮化率一直在全國處于領先水平,周邊農村可供給人口源較過去三十年已大幅下降。至于東北地區,在整體人口外流的大環境下,有沈陽、大連、長春、哈爾濱四座大城市共同爭奪人口,無形中分散了人口吸引力,進一步分流了沈陽的機械人口增長。

2017年后遙遙領先全國

圖/ 新華社

2017年一季度,新一線城市寬松落戶正式拉開序幕。2月,武漢推出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工程;3月,西安推出號稱“史上最寬松”落戶政策,放開對大中專院校畢業生落戶限制。隨后,成都、長沙等多座新一線城市反應迅速、陸續入場。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ID:jjbd21)梳理15城人口變動發現,與2017年以前多城戶籍人口增長滯緩相比,2017-2018年,15城中除沈陽、重慶以外,復合增速都超出1%,是同期全國復合增長率(0.46%)的兩倍以上。

分區域來看,中西部新一線城市表現尤為突出。從每年戶籍人口增量來看,西安、武漢、成都穩居前三。

西安是15城中當之無愧的最大贏家。2017-2018年,西安戶籍人口復合增長率高達9.38%,排名居首,新增近162萬戶籍人口,僅2017年一年的新增人口就是過去7年總和的兩倍。

武漢也一改頹勢,由負增長迅速轉正,以2.95%的復合增長率排在第三,2017、2018年新增戶籍人口為20萬和30萬。相比之下,2010-2016年間武漢每年新增戶籍人數僅為1.2、-9.5、-5.5、0.3、5.3、2.0和4.6萬人。

行政區合并帶來什么?

2009-2018年間,成都以2.91%的戶籍人口年復合增速在15城中排名第二,僅略低于東莞。與此同時,成都2017-2018年的復合增速卻比2009-2016年出現了下降。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看起來相悖的情況?

近年來,成都戶籍人口增量很多來自行政區合并。2016年,戶籍人口150萬的簡陽市交成都代管,當年全年成都戶籍人口暴漲170.9萬人。換言之,武漢兩年來引進人才的努力,都不及成都2016年“并地”帶來的增量零頭。

除了成都外,西咸新區自2017年劃歸西安后,也已與西安戶籍全面啟動同城化。2019年,萊蕪從一個獨立的地級市并入濟南,也直接增加了濟南的戶籍人口。

不過,戴顯天認為,這種辦法雖然短期內可以提高管轄區內的戶籍人口,卻無法從根本上提高主城區城市規模和城市吸引力。要長期有效地增長城市人口,還應從產業升級提供就業、增加公共服務以及降低生活成本等角度采取措施。

李健則指出,雖然行政區合并帶來的戶籍人口增長是一次性的,但從長遠來看,可以快速做大城市規模,提高人口首位度,從而提升區域影響力。

值得一提的是,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優化行政區劃設置,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綜合承載和資源優化配置能力。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ID:jjbd21)與多位專家交流發現,業內普遍認為這是新一線城市人口的重大政策利好,也符合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趨勢。

與“并地”相比,放寬落戶政策雖效果較慢,但引進人口對象更精準——瞄準人才、學生,尤其是年輕人。多數新一線城市對學歷型人才敞開懷抱,實行“零門檻”落戶,同時推出買房補貼優惠、提供人才公寓等舉措。截至近日,眾多新一線城市仍在繼續細化和升級人才政策。

門檻會持續下降

2020年,新一線城市是否會繼續放寬落戶門檻?

一位2017年在成都落戶、近日來到廣州工作的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ID:jjbd21),她已經在成都落戶買房,最近決定離開還是出于長遠發展考慮。她認為自己所在行業最優質的機會還是在一線及沿海城市,成都的崗位則相對較少。據透露,短期內她暫時沒有回蓉想法。

實際上,她的境遇也折射出新一線城市正在面臨的問題:引進的人如果留不住,就難以轉化為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西安作為兩年內暴增160萬新戶籍人口的贏家,人口紅利并未反映到今年的經濟增長上。2019年前三季度,西安GDP增速為6.7%,同比下降1.5個百分點。

對此,戴顯天指出,高端人才必須要與產業結合起來?!拔靼仓еa業包括汽車制造、裝備制造、航空航天、計算機與電子通信制造等產業。整個產業結構偏傳統、偏重,高薪職業偏少,導致西安在留下高端人才方面偏弱?!睘榱烁玫亓粝氯瞬?,西安需要加快引進大型互聯網企業、科技公司、金融機構等,創業創新方面也需下足功夫,才能讓吸引來的高端人才真正助力經濟發展。

2020年,新一線城市落戶“零門檻”會到來嗎?對此,受訪專家普遍認為門檻會持續下降,但“零門檻”落戶不太現實。

李健則認為,“零門檻”與否實際上意義不大。產業和崗位也存在天然的門檻,市場會作出選擇?!罢磥碓谌丝谡呱弦部梢圆桓深A過多,只要做好配套服務?!?/p>

李健指出,未來新一線城市人口增量可能主要來自于小城市居民?!稗r村人口不管是從年齡結構還是從學歷結構上,都不太足以支撐未來大規模進入城市。農村到城市當然是城市化,但還有另一類城市化,就是從小城市到大城市?!?/p>

網絡編輯:中一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