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余額不足,這些盤點會是你的新年靈感嗎

發自:南方周末

如果是南方周末的粉絲,每每專屬于歲末年初的文字約會,你必然不會錯過。

文字情緣之外,自2016年起,為了對過去一年進行有溫度亦有深度的回望,為了讓即將開始的新年更豐盈充實,也為了更多歡喜相聚,南方周末以年度盛典為平臺,以“分享?創新?探索”為理念,邀請各界伙伴和朋友交流真知灼見,分享創新成果,共襄精神盛宴。

2019年,我們迎來了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進入了經濟新常態階段的關鍵年,來到了深化改革的關鍵年,奮斗美好生活的關鍵年。不論是國家或個人,在經受考驗,也進步成長。值此背景之下,南方周末年度盛典也進行了形式創新、內容升級,首次擴充為全天候性質的活動,于12月13日在北京全新啟幕。

上午,“Green+綠色創變者大會”與來自學界、政界、商界和傳媒界的專業人士一同回顧了過去的十年環境新聞,也展望了技術發展將給未來環境記者帶來什么機遇和挑戰。

下午,品牌峰會主會場以“碰撞2019”為主題展開腦力激蕩,探討新情勢下的品牌進取之道。力邀一線品牌操盤手和新銳內容創作者,深度聚焦年度熱點亮點,以理性視角探討優秀典型背后的商業邏輯,透視2019年的品牌營銷大局。

理性的思考之后,浪漫而深刻的交流則留在了晚上的N-TALK“文學之夜”舞臺。知名作家麥家、李洱、陳彥、付秀瑩與廣大熱愛文學的讀者,共赴一場真誠而熱烈的文學派對。

“這是美麗的事業,更是艱巨的事業”

十年前,南方周末成立綠色新聞版面,致力于全球化的視野,記錄并推動國家的綠色發展進程。

十年,改變超乎想象。

“2009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5次締約方會議在哥本哈根召開,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產生了深遠影響;2011年,PM2.5這個專業術語進入公眾視野;2015年,‘長了牙齒’的新環保法開始實施;2019年,全民踐行垃圾分類,建設‘無廢城市’、‘無廢社會’……”南方周末總編輯王巍在主辦方致辭中總結了南方周末綠色新聞的記錄歷程——十年間,刊發了2000多篇報道,見證著環境、健康、城市、能源等領域的變與不變。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在開幕致辭中提到,近年的“污染防治攻堅戰”中,涌現出一大批環保典型人物,有在與違法犯罪分子斗爭中不幸殉職的烈士,有不辭辛勞的基層環保人和最美環保志愿者。他號召,要在全社會宣傳他們的事跡,鼓勵更多人積極參與到建設生態文明的行列中。

當天現場,南方周末綠色研究中心還發布了《中國環境新聞十年觀察報告》,從空氣、水、土壤、固廢和自然保護等角度,系統的梳理、回顧了中國環境新聞史。雖然環境媒體人在不斷轉型,但一些報紙在近年增設了綠色、生態或環保版面,新媒體端也涌現了各類綠色傳播矩陣,未來,環境新聞的趨勢可能是重垂化、智庫化、出圈化。

用社交媒體算法及時抓取當天人們關注的環保熱點,用人機對話、AR眼鏡調取信息、發現線索……這是科幻,也可能是未來幾十年環境記者能享受到的現實。在新技術下,環境新聞有哪些可能性?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陳昌鳳作出了展望。

“你是什么垃圾?”無疑是2019年不能錯過的流行語之一。全民參與垃圾分類,只是邁向“無廢社會”的第一步。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長杜祥琬聯合多名院士提出“無廢城市”建設體系,已經在全國“11+5”個城市推開試點。杜祥琬在發言中談到,備受矚目的“無廢城市”要求把固體廢棄物環境影響降到最低,是一個城市管理的理念。而他的目標是推動“無廢城市”走向“無廢社會”。“這是美麗的事業,更是艱巨的事業?!?/b>

“我國環境保護戰略政策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三廢”治理到流域區域治理,從實施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到環境質量改善為主線,從環境保護基本國策到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歷史變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環境政策部副主任董戰峰回顧了中國環境戰略政策的70年歷程。如今,圍繞法律、體制、責任制、政策、治理,我國的環境戰略政策早已從草創走向系統。

“下個十年,環境新聞的關鍵詞是什么?”中國青年報高級記者劉世昕、上海交通大學環境新聞研究中心主任王積龍、百威亞太高級公關總監郭琬蘋、自然之友總干事張伯駒,分別代表媒體、學界、企業和NGO參與討論。精彩的觀點碰撞后,嘉賓們取得共識:中國的環境治理需要各方攜手,也需要攻堅、法治、空間和可持續發展思想。

大會最后,南方周末啟動“綠色合作伙伴計劃”,向首批“綠色合作伙伴”頒發證書,并誠邀致力于綠色研究與發展的政府、學術、智庫、環保組織和企業朋友參與,攜起手來,讓彼此的心隨著這個國家的綠色進程一同跳動,一起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力量,為應對全球環境問題留下來自東方的記錄。

“碰撞2019”:以開放之姿匯聚創見和力量

“為什么南方周末格外關注品牌的發展?因為創刊已經35年的《南方周末》,本身也是中國新聞界深受各方厚愛的品牌之一?!蹦戏街苣﹫笙悼偛命S燦在“品牌峰會”主會場的開場致辭中表示。

回首2019年,品牌營銷格局加速分化與迭代,在紛繁的市場變量面前,傳統營銷模式日趨低效,新技術、新平臺崛起所引發的關注與爭鋒則越發火熱。在此背景下,品牌峰會著重打造“碰撞演講”環節,旨在立足品牌營銷領域的前沿,在通過多元觀點的腦力激蕩,發掘更多維度的發展可能。

以獨具個人風格的冷幽默生動講述,將了個人創作感悟與行業觀察結合,“匡扶搖”創始人、漫畫作者匡扶的演講《創作者心態及個人作為》,不時引發全場共鳴。不同尋常的畫風、挑戰用戶閱讀習慣的高容量內容、長時間斷更……匡扶將其公眾號的運營模式定義為“自殺式運營”,并表示面對內容輕量化、社群化運營、平臺矩陣這些業界主流操作,逆勢而為的根源在于知難而行的“創作者心態”。“與其說我這兩三年在創作什么內容,不如說我是在通過給自己增加難度,創作一些創作能力?!?/b>

這與北京汽車品牌總監王劉芳的分享有不少契合之處。她從“新時代”、“新生代”切入,認為新一代消費者已不再需要以物質標榜自己,不再對大品牌、洋品牌有盲目偏好,這將為民族品牌、中國品牌和自主品牌提供機會;而他們對互聯網時代新商業規則的包容與認同,則成為新興品牌崛起、顛覆競爭格局的根本原因。

作為新銳崛起勢力中備受關注的一份子,丁香園副總裁、丁香醫生及丁香媽媽品牌創始人初洋以內容、產品、服務三大模塊切入,詳細闡釋了丁香醫生如何向用戶傳遞“健康心智”,并透露未來丁香醫生將聚焦院外消費場景,不局限于內容品牌,更致力于成為健康品牌的雄心。

作為老牌勁旅的代表,百威亞太執行董事王仁榮基于品牌戰略與翔實案例,對百威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及戰略進行深度解讀。他表示,“在品牌的打造、發展過程中,需要思考品牌背后的力量與意義是什么。缺失這一層次的發展,單純講品牌功效是遠遠不夠的”;對于百威而言,不僅是一個策略和努力的方向,也已成為業務本身。

一紙風行35年,作為在中國深具影響力的嚴肅新聞大報,中國媒體融合發展的領先者,南方周末也發布了2020年十大專題策劃預告,重點介紹來年在平臺活動、公益、CSR、傳媒空間、調研及報告發布等領域的實踐規劃,邀請各方合作伙伴與南方周末一起繼續“碰撞”,在多元合作中攜手并進。

此外,獎項發布亦是每年南方周末年度盛典的重頭戲。本年度的“年度影響力人物”由金域醫學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梁耀銘,以及檸萌影業合伙人、副總裁、檸萌悅心CEO楊曉培共同斬獲。米未聯合創始人及首席運營官牟頔、連尚文學CEO王小書、大搜車創始人兼CEO姚軍紅則榮膺“年度先鋒人物”。

除了人物類獎項,盛典現場還揭曉年度影響力企業、年度責任貢獻、年度創新案例、年度創意營銷、年度公益案例等多個獎項的獲獎名單,表彰過往一年在各領域具有開創性、影響力和示范性的杰出代表。

“文學就是夜晚,就是月光”

一收到N-TALK“文學之夜”專場的邀請,作家麥家就表示,“毫不猶豫的答應要來,因為‘文學之夜’這個名字打動了我”。他接著補充道,“文學到底是什么?文學就是夜晚,就是月光。很多內心的事情,都是在夜晚被月光照亮的。當我們說到‘文學’的的時候,夜色就降臨了?!?/p>

麥家:文學是“無用之用”

在N-TALK“文學之夜”專場的舞臺上,首位帶來演講的麥家以“文學和夜晚”破題?!笆澜缟系娜f物離不開陽光,離開了月光照樣可以生存。但如果沒有了夜晚,沒有了月光,我們會變得多么單調、寡淡?!?/p>

麥家說,“文學就是有月亮的屬性,貌似沒有用,但你還真離不開它,是‘不用之用,無用之用’,放到人生的長河中去,文學甚至有時候是救命的。

“我經常說,一個經??葱≌f的人是不會自殺的。小說里那么多人活得那么艱難困苦,相比之下你憑什么自殺?如果你喜歡文學,就讓文學滋養你,就讓夜晚養養你。如果你在夜晚精神特別活躍,可能你離文學特別近,你的生命可能特別生動、細膩、飽滿,離自殺也特別遠?!?/p>

陳彥:文學與戲劇的融通

流量時代,“文學”似乎不再熱門。但只要人類不消失,只要我們還在使用語言,文學就不會死,文學的起起落落可能只是是換了陣地。那些特別精彩的網絡段子、電影、電視劇,甚至是綜藝辯論賽,很可能是文學同父異母的兄弟。他們可能分散掉了我們對文學的寵愛,但也會互相給予營養。

如果說麥家的文學作品如《風聲》《暗算》《解密》等在不斷為影視劇創作給予營養,那陳彥則是“反向操作”——讓四十年的劇團生活滋養了自己的小說創作。

因為17歲發表了第一個短篇小說,第二年陳彥就被縣里委派寫一個舞臺劇去評獎?!澳菚r候膽子大的不得了,如果放到今天絕對不敢接這種活”陳彥笑著說。他寫的九幕話劇《她在他們中間》,講一個女教師和一群高中生的故事,獲得了省里的大獎,也從此走上了戲劇創作的道路。

后來他調到陜西省戲曲研究院工作,創作風格上也愈受陜西作家們的影響?!瓣兾鞯奈乃噭撟饔幸粋€特點,比如路遙、陳忠實、賈平凹都是,注重從生活中汲取營養,注重現實主義的創作路子?!?/p>

他的小說《裝臺》《主角》都是以劇團生活為藍本。在寫作《主角》時,他想把“自己所經歷的四五十年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努力地裹脅進來”, “主人公憶秦娥是一個現代人,更是一個歷史的人,我是希望能夠在她身上容納住一千年左右的深厚中國傳統歷史,去找承載點?!?“講故事,塑造一批人物,寫人性的溫度,感情的溫度?!?/p>

付秀瑩:從個體到一代人的精神經歷

同樣是從個人經歷為創作靈感,當天唯一的一位女性寫作者付秀瑩則更為感性,分享了自己“走他鄉、尋異路,追逐夢想”的人生故事,“我相信這也幾乎是我們這代人的共通的精神經歷?!?/p>

從一個到異鄉求學的少女,到二十七八歲“高齡”考研的中學英語老師,再到偷偷發表第一部小說的文藝女青年,付秀瑩認為,“寫作的人都是對此生心有不甘的人。寫作的時候,我才真正意識到我是一個心有不甘的人?!薄拔蚁脒@世上應該沒有白白走過的路,每一條路都是我們的必經之路,最后指向夢想之地。每一條路都是必經的,每一粒落在你鞋子里的灰塵都不是白白落下的,對于小說家,或早或晚都會來到我們筆下,化為我們筆下的人物”?!?/p>

“替人物去經歷,去探險,走遍世界上的千山萬水,經歷人內心的千山萬水,在虛構和非虛構的邊緣,一次一次完成文字的行走”。

李洱:文學是一種質疑

最后登臺的李洱則以冷幽默開始分享,“我剛才非常認真地聽了三位的演講,我幾乎沒有這么認真聽別人講過話,不過聽下來之后,他們的觀點我都不同意?!?/p>

“文學是一種質疑,文學是一種對話?!奔幢闶敲鎸ψ顐ゴ蟮淖骷?,但是只要你寫作,“你必須對他保持懷疑,這是寫作的基本要求?!薄敖裉煳艺f的話不是對你們說的,各位要理解,不要對我有意見?!?/p>

隨后李洱分享了自己對“現代主義的現實主義”的理解。 “當你要表現目前復雜現實的時候,你必須采用現代主義的手法,因為當時(西方)現代主義發生的社會狀況和中國目前的社會狀況有相當大程度的重疊?!?/p>

“當你試圖模仿那些現代主義作品去表達自我的意義,自我價值的時候,你也應該意識到你是身處在中國的現實之中”,“把自己置于歷史的深處,置于文學史的脈絡中”。

不同的作家,不同的稟賦,不同的經驗呈現出了文學不同的樣子,也讓各具風格和魅力的作家們在堅守與尋覓中找到了遙遠的相似性。

而來自四面八方的現場觀眾,在獲得共鳴之余,也在“好書互贈”環節與某個遙遠而相似的靈魂進行了一次精神交流。當晚活動現場,只要帶來一本自己喜歡的書籍,就有可能抽到另一位觀眾推薦的書籍,或者當晚嘉賓的簽名書籍。在這樣的溫暖傳遞中,文學的力量似乎又遠了一點。

自2016年發起以來,南方周末年度盛典堅持以“分享·創新·探索”的理念,致力于搭建交流及創新的思想平臺。2019年的盛典在往屆基礎上全新升級,首次擴充為全天候性質的活動,聚焦綠色、品牌、文學三大領域,傳播時代理念,賦能行業發展。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