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環衛到環保,35個“環保小衛士”的成長紀實

發自:南方周末

“殷之法,棄灰(垃圾)于公道者斷其手?!睉饑鴷r期的著作《韓非子》記載了一條“殘酷”的垃圾處理法令,此法在秦漢時期稍有減輕,改為“黥面”(指在面頰上刺字)。法令保障了都城內部的潔凈,但垃圾并未遠離,而是混合堆積在城門外不遠處,形成了早期“垃圾圍城”的困局,古城長安便是如此。

隋朝時期,太史庾季才擔憂長安地下水被污染——此地長期為都城,人類活動頻繁,因此他提出過遷都的建議。雖然這條建議欠缺對水體數據的考證,長安之后也還是盛唐的中心,但我們不難看出,古人很早就有了生活垃圾影響城市居住環境的焦慮。

千年前的人們,初嘗垃圾不分類、隨意丟棄的惡果。

2000年,中國首次以“試點城市”為單位初步推行垃圾分類;2017年,國務院出臺《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2020年結束前,中國46個城市要強制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做先行者;兩年后,上海關于垃圾分類的行動,猶如沸水進了油鍋。

從人們初次接觸“垃圾分類”到今天,二十一世紀中國第一代垃圾分類“啟蒙者”已經成長為社會中堅力量,但在時代對垃圾分類提出更高要求的環境下,每個“下一代”,都將成為新的領航員。

垃圾分類交響曲正在悠揚演奏。2019年,35個孩子因為垃圾分類相聚在北京市史家胡同博物館。他們是“看我們守護未來·2019華夏銀行環衛子女成長計劃”的主角,平均年齡只有11歲,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北京環衛子女。

這是“華夏銀行環衛子女成長計劃”行至第六年,這一年“關注北京地區環衛子女成長”、“搭建能力提升平臺”的本心依舊未改變,在此基礎上,華夏銀行聚焦環保,以垃圾分類為主題,通過系列活動將環衛升級到環保。

少年中國者,則中國少年之責任也。環衛子女作為最貼近環衛的兒童群體,他們肩負環保的責任從“環衛子女成長計劃”訓練營開始清晰。

少年中國者

26000噸——這是和孩子們在訓練營課程相遇的第一個數字,這也是北京每天生產的垃圾數量。老師以長度形容這個數字“用能夠承重2.5噸的卡車裝起來,能繞北京四環一圈”——這是一個比喻,但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垃圾堆在北京四環卻是事實。

“1983年的北京,沿著四環這一圈,50平方米以上的垃圾堆有4700個,還有很多小垃圾堆……”說這話的是位年過古稀的老人,曾走遍中國不同規模的填埋廠、發電廠、綜合治理廠。他是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副總工程師、固體廢棄物管理處調研員王維平,他是最熟悉“垃圾”的人,也是訓練營課程的老師之一。

堤潰蟻孔,氣泄針芒。目前,中國垃圾年產量是4億噸,并且正以每年8%的高速度遞增。扔垃圾似乎是生活中的“小事”,但卻是最不容忽略的“小事”。面對垃圾污染的嚴峻形勢,每個人都應是前端思考者,以身作則的參與問題解決。

在所有的垃圾品類中,瓜果皮、菜葉、剩菜剩飯等廚余垃圾高居中國生活垃圾的榜首。自然之友低碳展館“理工館長”劉勝光帶著廚余垃圾、可食用葡萄糖、臺式電子秤、量筒等走進教室,和孩子們一起運用面前的素材與設備,以實驗把垃圾變為“酵素”,他逐一指導,讓孩子們體會實驗的樂趣與“垃圾”的作用。

每個孩子都對三個月后便能誕生的“酵素”充滿好奇,他們中,有人小心翼翼的將容器擦拭干凈,仔細收好;有人不斷觀察容器內的變化,滿臉期待……

孩子們的實踐不止于課堂,中國氣象局、北京市馬家樓垃圾轉運站同樣讓他們感受到了現實的“垃圾影響”。

滾筒篩直徑3米長11米,80毫米的篩桶將大小垃圾進行分揀,或堆肥、或焚燒發電。如今,中國的垃圾分類并不普及,垃圾中轉站的分揀便尤為重要。講解員提到,垃圾必須要及時處理,否則,長時間堆放或隨意焚燒都將造成大量有害氣體、粉塵的產生,嚴重污染大氣。

即使是進入垃圾填埋場、焚燒廠的垃圾,處理過程也必須得到有效收集,否則便會產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氣體——這一點,孩子們在參觀中國氣象局時得到確認。

“小時候垃圾分類的培養比較重要,我很慶幸現在大家對垃圾分類的重視,讓我可以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2歲的王澤說。2019年6月,中國再次聚焦垃圾分類,強調要加強科學管理、形成長效機制、推動習慣養成,國家發出指導意見,要開展廣泛的教育引導工作,培養全民垃圾分類的好習慣。

行則將至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如今,北京已經開始對垃圾分類進行試點推廣,訓練營內,北京垃圾分類的標準、不同種類的標志、顏色以及運輸形式、末端處理方式等對孩子們來說已經成為了最基本的知識。通過系統學習、培訓的孩子們成為了家里最會扔垃圾的人。

“我會把不太常見的垃圾進行分類,有的我父母都不會,但是我會,顯得我很厲害的樣子?!?3歲的王天一狡黠地笑出了聲,與他同歲的趙如藝在訓練營課程結束后,便在自家的垃圾桶上貼上標簽,并監督父母進行垃圾分類。

信心滿滿的孩子們在向父母傳輸了垃圾分類的意識之后,還化身為“記者”,走上北京市五道口的街頭,隨機對北京居民進行采訪,了解大家對垃圾分類的態度,同時測試“大人”是否能夠正確垃圾分類。

采訪中,市民的態度讓孩子們由衷的開心,“垃圾分類”已經獲得了民眾普遍的認同,但大人們對于垃圾投放的準確性,卻也讓“小記者”們接連搖頭。

“大人們沒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并不是做不好,而是沒有用心去做?!边@是孩子們對大人垃圾不分類的評價,孩子們了解了“垃圾問題”的嚴重性,并認為力所能及的環保是人類的自我救贖。他們逐一更正了受訪者錯誤的垃圾分類,成為了垃圾分類宣傳員,發出了關于“環?!弊钪赡鄣耐?。

垃圾分類,每座城市都不是孤島,這將是一場全民行動。但每個實施垃圾分類的城市,都不乏這樣的畫面——站在垃圾箱前冥想“豬到底吃不吃這個”、站在垃圾桶旁放大手機里的分類示意圖尋找答案、或者付費請人代扔垃圾……基于大眾普遍對垃圾分類缺乏認識,華夏銀行聯合北京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北京市市容環境衛生協會、南方周末,四方共同發布了“查查垃圾”小程序,讓“2019環衛子女成長計劃”能夠反哺社會,輻射更多城市。

“查查垃圾”是成年人認真生活的小抄。

它支持模糊查詢,如搜索“骨”,則會聯想出魚骨、碎骨、大骨頭等不同的答案。如果想要查詢的垃圾在小程序數據庫中不存在,用戶可以新建詞條、選擇自己認為正確的垃圾歸屬類。有其他用戶可以在該詞條頁面中,通過投票表示贊同或反對。新建詞條活躍度達到一定量,開發方將會征詢專家意見,將此詞條正式添加入庫。

獻禮祖國

“如果垃圾不分類的話,我們人類可能就會像我們剛才表演的一樣,真的被垃圾包圍?!眲倓偨Y束科普視頻短片《垃圾大魔王》拍攝的韓銳瑩說。

科普視頻共六支,《垃圾大魔王》是其中之一。六支視頻是35個孩子學習的部分成果,孩子們或是扮演“垃圾大魔王”,或是本色出演“環保小衛士”,視頻分別從垃圾的產量、垃圾分類的益處、垃圾不分類的危害等角度,將知識融入表演,孩子們通過體驗對“演員”身份的體驗,記錄了屬于自己的環保訓練營。

孩子們將臺詞紙拿在手里,緊張的來回踱步,“老師,怎么當演員啊……”有孩子問工作人員,他們對這一身份充滿未知。簡短的幾句話,孩子們反復誦讀,一個字也不允許自己出錯。年紀小些的孩子,在臺詞紙上標注著拼音,有的孩子寫上自己的名字,說要拿回家作紀念。

首次拍攝時,孩子們僵直著身體,不知道手腳放在哪里,他們眼睛飄忽著看向天花板,一邊回憶,一邊說著自己的臺詞,鏡頭前的導演被孩子們緊張的樣子逗笑了。近48個小時,孩子們一刻也不放松,他們刻苦排練、演出,希望將自己最好的狀態呈現出來。

“當演員好難呀,但是我還是想拍好一點兒,剛才老師說我們拍的視頻是要為祖國獻禮的?!币粋€孩子撓撓頭,有些不好意思地說。

“我最親愛的祖國,我永遠緊依著你的心窩,你用你那母親的脈搏和我訴說……”在科普視頻之外,“2019環衛子女成長計劃”的閉營儀式上,孩子們整齊高歌《我和我的祖國》,飽含了孩子們對祖國最美好的祝愿。

主辦方為孩子們頒發“環保小衛士”獎牌與證書。

這份禮物并不貴重,卻最真誠。孩子們希望成為“環保衛士”,以環保將自己與祖國緊密相連。對于參加訓練營的孩子來說,“環衛”是他們的底色,“環?!笔撬麄兊氖姑?。

“地球毀滅了人類就要移居火星,但是從小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并不想移居火星,我想守護地球”、“綠色是我們生存的力量,是環保的骨架,我希望地球永遠是宇宙中最美的一顆星球”、“大地給予所有人精華,而最后,她從人們那里得到的,卻是垃圾”……一張張白紙記錄下了孩子們充滿童真的思考,也記錄下他們對地球深沉的熱愛。

社會溫情

筆尖摩挲的聲響成為訓練營終曲的前奏,每個孩子與眾不同卻又如此相似,他們之間帶有惺惺相惜與志同道合。初相識時,他們相互對視會露出羞澀的微笑,笑意還停留在嘴角就假裝看向別處,回避陌生的伙伴,但幾天后,孩子們爽朗的笑聲便飄出窗外,清脆悅耳,他們玩笑著鬧作一團,在學習之余,友誼的萌芽也悄悄地破土而出。

影棚里,14歲的蘇欣蕊說起對環保的看法時,說起自己的母親,“我媽媽是北京市東城區一名抽糞環衛人,她時常早上四點多鐘便出門,和我約定的出行有時候也不能實現……但是她超級樂觀,我也為她驕傲?!?/p>

角落里,她在訓練營認識的新朋友徐揚看著她的笑容,也跟著笑起來,笑容過后,眼淚卻流了下來,她想到了自己的媽媽?!皨寢屧谧霏h衛人之前征求了我的意見,”徐揚擦了一把眼淚笑了,“我沒有猶豫,完全支持她,只是擔心她的身體,因為環衛真的很累,媽媽有時候回到家,就直接躺在床上,完全沒有力氣,得緩一會兒才行?!?/p>

據統計,中國城鎮至少400萬一線環衛人每天清掃面積達30多億平方米、年清運垃圾約1億噸、糞便約2100多萬噸……聚焦北京,一線環衛人需清晨6點半準時上崗,下午5點下班,全年幾乎無休——原本有一天休息,卻也總因為臨時的工作而放棄。

“辛苦”、“忙碌”是中國環衛人的現狀。2014年,華夏銀行攜手北京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建立“助力環衛子女成長基金”,通過幫扶條件困難的一線環衛家庭,助力貧困環衛子女上學,以及一系列關愛環衛子女成長和能力提升的公益活動,讓困難家庭得以在繁重的生活中得到喘息,也讓受助的孩子們感受到來自社會的溫暖。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六年,華夏銀行持續幫扶了200余個一線環衛子女,帶領他們先后走進了國家大劇院、故宮、中國美術館、中國科技館;六年,華夏銀行已累計捐贈750萬元;六年,華夏銀行依舊保持恒溫,對環衛子女的關愛熱度不退……

孩子們以歌曲《我和我的祖國》獻禮祖國70周年。

2019年12月,南方周末年度盛典品牌峰會在北京舉行,“華夏銀行環衛子女成長計劃”榮獲年度公益案例獎。華夏銀行作為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致力于成為一家有擔當、負責任的金融機構,一直為經濟、環境和社會發展貢獻華夏力量。未來,在帶動項目受惠方個人發展之外,華夏銀行將邀請更多的組織和個人參與到公益事業中來,實現社會整體價值增量。

“孩子們通過這個活動,在了解環保知識、掌握環保技能的同時,也打開一扇通往世界的窗口。少年強則中國強,看著孩子們,從技能的提升到自信的增長,我們感到由衷的欣慰?!比A夏銀行黨委副書記、行長張健華在閉營儀式上說,“我們將繼續關注公益事業、創新公益形式,致力于守護青山綠水、守護我們的共同的家園?!?/p>

掃描二維碼,進入“看我們守護未來·2019華夏銀行環衛子女成長計劃”專題頁面查看更多內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