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對話美猴王?功夫之王將登上百老匯劇場

“我小的時候,人們認為中國人又窮又沒文化,軟弱可欺,而現在人們認為中國人太過富有和強大,兩種觀念其實都有偏頗,但我這一代人很幸運地親眼目睹了這種180度的轉變”

責任編輯:朱又可 實習生 王治壽 陳伊瑋 鞏一璇

 

 
    “與其說我對李小龍和孫悟空感興趣,倒不如說我對中國人形象的轉變更感興趣。我小的時候,人們認為中國人又窮又沒文化,軟弱可欺,而現在人們認為中國人太過富有和強大,兩種觀念其實都有偏頗,但我這一代人很幸運地親眼目睹了這種180度的轉變,而李小龍在西方世界被認可正是這種轉變的開始。”
                                                ——黃哲倫  
把孫悟空融合在李小龍的故事中
 
黃哲倫剛剛完成了一部以李小龍作為主角的新戲的初稿,算作對后者去世35周年紀念日 (1973年7月20)的一份禮物,如果計劃進展順利,兩年以后“李小龍”將首次登上百老匯歌劇舞臺。戲劇描述了李小龍的生命全過程:一個游蕩在香港街頭無所事事的少年,迷戀上中國功夫,闖蕩好萊塢,以不服輸的勁頭挑戰主流影視對亞裔角色的刻板模式,最終名揚天下,可憐英年早逝。

但黃哲倫并非講述一個眾所周知的無敵英雄故事,在他的筆下,李小龍和普通人一樣有煩惱,有憂愁,也有性格上的弱點和矛盾。孫悟空則是作為一個跨越時空的超自然力一直伴隨在李小龍的左右,有時對他的努力做出肯定,有時又對他的魯莽感到失望,但其實孫悟空一直在權衡李小龍是否能勝任扛起代表中國人精神的旗幟。李小龍在與孫悟空的精神對話中找到自己作為中國人的根基,也因此戰勝對手,更戰勝自己。

這部戲的制作人斯圖亞特·奧肯(StuartOken)是活躍的百老匯制作人,也是黃哲倫的老朋友,之前兩人也合作過別的戲。從上世紀90年代中兩人就開始策劃這個戲,包括版權在內的很多原因,才拖延到現在。奧肯是象眼戲劇制作公司(ElephantEyeTheatrical)的創始人之一,該公司也是這個戲的投資方。

讓李小龍和孫悟空同時出現在一出戲中,是黃哲倫的一個大膽嘗試,卻決不是心血來潮的異想天開,事實上,他對這部戲的籌劃從十年前就已經開始。在歌舞藝術支撐的百老匯歌劇舞臺上展示中國硬功夫并不容易,直到六年前看了中國舞蹈家黃豆豆的表演,黃哲倫突然找到靈感——請黃豆豆將李小龍的功夫幻化成舞姿,既不會使歌舞劇成為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