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離世,錦州銀行如何走到了今天?
錦州銀行突然爆發了巨額虧損、流動性危機與資產質量危機,曾經的優異業績就像泡沫突然破裂,真實的錦州銀行開始暴露。而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責任人,在外界和行內一些職員來看,張偉都有無可推卸的責任。
責任編輯:曾芳
12月19日,一則突發消息震動金融圈,錦州銀行原董事長張偉去世。消息人士表示,張偉原本罹患胃癌多年,一度治愈,于近期復發。后轉至北京治病,進了好幾次ICU,但還是于12月19日早晨7點不治身故。
5個月前,張偉曾試圖外逃美國,在起飛前一刻被攔截并被采取邊控,而張偉離世距其11月15日卸任錦州銀行董事長僅過去一個月。
公開資料顯示,張偉現年60歲,遼陽人,早年在錦州市鐵路局工作,1992年初,張偉出任錦州市凌云城市信用社主任,后為錦州市城市信用聯社(錦州銀行前身)副主任。1998年,張偉出任行長;2002年,張偉出任董事長,并兼任行長一職,此后錦州銀行被牢牢掌控在張偉手中17年。
突爆巨虧
錦州銀行在2019年前,一直屬于城商行中佼佼者。
錦州銀行成立于1997年,由錦州市十余家城市信用社和錦州市城市信用合作社整體改制而成。2015年12月,錦州銀行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當時,錦州銀行全行資產規模達到了3129億元,是遼寧省資產規模第二大城市商業銀行,在國內城商行中位列第18位。
2015年12月,錦州銀行正式掛牌香港聯交所主板,募資總額為53.93億港元。2016年4月,錦州銀行就與東興證券簽署了首次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股票(A股)并上市的輔導協議,當時錦州銀行表示A股上市發行的股份總數將不超過19.27億股,相當于錦州銀行當時已發行股本總額約33.33%。
2018年之前,錦州銀行業績一直維持高速增長。自2015年上市之后,與東北地區的上市城商行和四大行相比,錦州銀行凈息差遙遙領先,2016年甚至高出第二名九臺農商銀行1個百分點。
從其財報披露數據看,2013-2017年的5年時間里,該行營收增長3.79倍,凈利潤規模從2013年的13.55億元增長至90.9億元,增長約5.7倍。
而從財報披露的資產質量看,錦州銀行雖然在近年有所上升,但仍低于行業平均水平。截止2018年6月末,其不良率仍然只有1.26%,低于同期四大行。撥備覆蓋率雖然有所下降,但仍然達到242.10%。
而進入2019年,錦州銀行突然兩次延緩發布財報。
2019年5月30日,知名會計師事務所安永辭任錦州銀行審計師,錦州銀行問題的蓋子再難蓋住。
8月31日,錦州銀行終于發布了2018年年報和2019年半年報。經營狀況不出意料急轉直下,2018年末,該行資產減值損失為236.84億元,至2019年6月末,該行資產減值損失127.74億元;2018年末,錦州銀行虧損45.38億元;至2019年6月,該行業績持續虧損至8.68億元。
從資產情況看,至2019年6月末,錦州銀行不良貸款余額近300億元,較2018年末增110億元;不良貸款由去年末的4.99%上升至6.88%。同時,該行貸款存在持續劣變走勢,其關注類貸款余額高達920億元,占貸款總體規模近21.6%。
錦州銀行突然爆發了巨額虧損、流動性危機與資產質量危機,曾經的優異業績就像泡沫突然破裂,真實的錦州銀行開始暴露。而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責任人,在外界和行內一些職員來看,張偉都有無可推卸的責任。
張偉的錦州銀行
在市場、媒體和錦州銀行內部人士中取得共識的是,在張偉17年“掌政”錦州銀行期間,其在錦州銀行有著說一不二甚至至高無上的權力。
據多位接近張偉的錦州金融圈人士介紹,張偉除了把控錦州銀行體系內的人事任免、大額信貸方向外,甚至還介入當地某些政府職能部門人員的任命。
造成這種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其股權高度分散,其余股東大部分為各類民企。錦州銀行第一大股東的股權占比也不超過9%。除了錦州市財政局持有的股份,按錦州銀行歷年來年報披露,近期連續爆雷的寶塔石化、華泰汽車、東旭集團等都成為過該行前十大股東。
據此前媒體公開報道,“為什么錦州銀行的主要股東是問題民企,都有資金饑渴癥?因為大股東都是張偉挑的,而目的也很明確,‘互相服務’?!?/p>
錦州銀行內部人士曾透露,張偉此前多次帶著錦州銀行內部的歌舞團四處演出。2017年9月,寶塔石化對外宣傳稿中指出,由張偉帶隊,錦州銀行員工赴寶塔石化慰問演出,寶塔石化集團董事局主席孫珩超出席活動,并向錦州銀行贈送了錦旗和書法長卷,用“真心真誠支持實體經濟 用心用情幫助民營企業”。
而在2018年11月16日,寶塔實業(000595)發布公告稱,公安機關通報公司實際控制人孫珩超因涉嫌票據詐騙罪,被銀川市公安局逮捕。據聯合資信2018年7月26日發布的信用等級公告內容顯示,截至2018年3月底,寶塔石化集團獲得的主要合作銀行授信總額為148億,這148億授信總額來自5家銀行,錦州銀行授信額度為37億,僅次于甘肅銀行的50億。
這或許只是浮出水面的一小部分,但反映了張偉時代錦州銀行埋下的重重隱患。
梳理來看,錦州銀行資產被侵主要路徑為,大股東通過實際控制的殼公司或者關聯公司,向錦州銀行進行借款;向其他機構質押錦州銀行資產獲得借款,將其他金融機構作為股權質押包裝成理財產品、資管產品,讓錦州銀行買單。
而這種風險之所以被掩蓋數年,主要原因是企業長期通過“借新還舊”的方式還款還息,以維護銀行不良貸款率的穩定、維系銀行整體資產良好的“假象”。隨著近年經濟下行與金融監管加強,當借款企業資不抵債或銀行提高信貸門檻,無力續貸的情況下,前期借款才會以不良的形式呈現在銀行后續財務上。也就出現了風險的大規模爆發。
管理層換血
錦州銀行問題爆發后,監管部門介入并積極協調。
2019年7月,工行、信達、長城等機構出資60億元戰略入股錦州銀行。其中工商銀行全資子公司工銀投資受讓的股份數占錦州銀行普通股股份總數的10.82%,中國信達受讓錦州銀行的內資股股份,占普通股股份總數的比例為6.49%。
9月29日,錦州銀行發布公告稱,鑒于該行股權架構的變動,對董事會進行了重新改選,新董事會有15人組成,包括5名獨立董事。新提名的董事會候選人中,共有7名來自工行,2名來自中國信達,1名來自中國長城,換言之,所有10名執行董事和非執行董事均來自上述三家新進入的機構。
2019年11月15日,在錦州銀行重組后的第一次董事會后,張偉卸下了董事長一職?!伴_會的時候他就是被推著輪椅出來的?!睋斝聢蟮?,這是張偉最后一次出現在錦州銀行。
就在日前,錦州銀行正式迎來了新任“掌門人”,工行“老兵”魏學坤獲得遼寧銀保監局的任職資格批復,出任錦州銀行的董事長。
同時,副董事長郭文峰的任職資格也獲得核準,而此前,其已在8月獲批出任該行行長一職。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網絡編輯:柔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