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高論(8.26-9.2)
國家機密太多不是好事。因為機密多了,乃至政府作出的每項決策都成為秘密,說明這個國家越不安全,社會積累的矛盾和問題太多。
責任編輯:史哲
No.1 國家秘密越多,不等于社會越安全
《學習時報》,9月1日,作者:于霞
正在修改的保密法主要思路是著力縮小國家秘密范圍,完善國家秘密的確定、變更和解除機制。我認為,這個修改思路切中要害。
任何一個國家,總是有某些秘密需要保守的,但這不是說,一個社會國家機密越多就越好,越安全。恰恰相反,國家機密太多不是好事。因為機密多了,乃至政府作出的每項決策都成為秘密,說明這個國家越不安全,社會積累的矛盾和問題太多。
很多不需要保密的信息被列為國家機密,既有歷史和傳統觀念的影響,但更多地是出于一些官員和地方利益的需要。比如一些城市拆遷中,用“非法持有國家機密”的罪名對付不聽話的所謂釘子戶或維權人士。在一些地方對突發事件的信息處理上,我們也看到:先是以機密為由百般遮掩,一旦走漏風聲則恐嚇打壓,最后要么是石沉大海,永遠壓下去,要么是被迫承認而又避重就輕。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民眾權利意識的覺醒,上述保密多、公開少的情況必須改變。否則,將極可能造成以下后果:有關的政府部門和官員可以任意宣布他們不愿意披露的信息為秘密,同時也可以合法地追究任何膽敢泄露“國家秘密”的媒體和公民,從而社會和公民個人不可能有安全感和選擇的自由。
保密法的這個修改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政府日益走向開放的執政變化,是對人民的一種信任和尊重。
【推薦理由】國家秘密和公民自由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此消彼長”的關系。所以馬克思對共產主義的定義首先是,每一個人的自由發展是其他人自由發展的條件??上Р皇?/span>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