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180日:發“榜單”、 啃“骨頭”、愁“吃撐”
對于極少數不執行垃圾分類的“頑固派”,等待的是“黑榜公示”、曝光監控等狠招。有小區垃圾房甚至換成了智能投放口。每張智能卡“綁定”一戶居民,刷卡扔垃圾時,居民的基本信息會傳輸到居委會后臺,誰扔的垃圾一目了然。
濕垃圾量飆升、低價值可回收物資源化路徑不暢等問題正在凸顯出來?!艾F在我們還屬于 ‘補欠賬’ 階段,但人均垃圾產生量不能無限制擴張,最后一定是后端處置設置倒逼前端源頭減量?!?br />
垃圾分類實施近半年,包括上海在內的全國46個重點城市都要跑步進入垃圾分類時代,但居高不下的行政成本使得上海模式很難被其他城市所復制?!袄诸愂且粓龀志脩?,如何轉向常態化、穩態化,值得觀察?!?/blockquote>發自:上海
責任編輯:汪韜 曹海東
對于極少數不執行垃圾分類的“頑固派”,等待的是“張榜公示”、曝光等狠招。有小區垃圾房甚至換成了智能投放口。每張智能卡“綁定”一戶居民,刷卡扔垃圾時,居民的基本信息會傳輸到居委會后臺,誰扔的垃圾一目了然。
濕垃圾量飆升、低價值可回收物資源化路徑不暢等問題正在凸顯出來?!艾F在我們還屬于 ‘補欠賬’ 階段,但人均垃圾產生量不能無限制擴張,最后一定是后端處置設置倒逼前端源頭減量?!?/p>
垃圾分類實施近半年,包括上海在內的全國46個重點城市都要跑步進入垃圾分類時代,但居高不下的行政成本使得上海模式很難被其他城市所復制?!袄诸愂且粓龀志脩?,如何轉向常態化、穩態化,值得觀察?!?/p>
靜安區彭浦新村街道銀都一村,保潔員正在清洗垃圾房。(南方周末記者馬肅平|攝)
從“吃不飽”到“吃撐了”,上海的濕垃圾處理廠僅僅用了半年。
上午10點,從上海浦東新區匯集而來的垃圾收運車已經進場完畢,居民分好的濕垃圾被倒入卸料庫,工作人員正操控著抓斗,將濕垃圾投入處置井。
“最近幾個月,濕垃圾的處理量一下子上去了,幾乎每天350噸?!鄙虾@杳髻Y源再利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黎明廠)副總經理陳衛華說。
黎明廠是浦東新區北片濕垃圾的最后一站。在這里,經過粉碎、提油等步驟,濕垃圾將通過厭氧發酵產生沼氣,用來發電,殘余的沼渣將被焚燒處理。3年前,黎明廠開始調試運行,但因為源頭分類難如人意,設計處理量每天300噸的濕垃圾處理廠根本“吃不飽”。
陳衛華原本以為,半年前“非常時期”那一陣的宣傳動員過后,居民不自覺分類的現象會回潮,但飆升的濕垃圾量大大超出了他的預估,“沒有預料到分得這么好”。
2019年7月1日,上海打響了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第一槍”。號稱“史上最嚴”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規定,生活垃圾必須按干垃圾、濕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四類投放。一旦被發現混投,個人和企業將分別面臨50-200元、5000至50000元的罰款。
事實上,國內一二線城市大都逃不過垃圾桶前躊躇和徘徊的階段。到2020年底,北京、深圳、杭州、重慶等全國45個重點城市,統統都要跑步進入垃圾分類的時代。
半年前,很少有人對上海垃圾分類抱有樂觀態度。循環經濟專家、同濟大學可持續發展與管理研究所所長諸大建是上海市政府決策咨詢特聘專家,他心里也沒底,“之前二十多年都沒搞好,這次能成功嗎?”
但上海卻交出了一份出人意料的答卷。2019年11月14日,上海市《關于推進生活垃圾全程分類管理情況的報告》為半年的工作定性:“整體成效好于預期”。
“上海發布”微信公號的垃圾分類知識查詢量已超2000萬人次,全市1.2萬余個居住區達標率已由2018年底的15%提升到2019年11月底的90%。4萬余只道路廢物箱標識更新,共配置及涂裝1395輛濕垃圾車、3086輛干垃圾車。
垃圾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