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格,遠山的時代之風

發自:南方周末

“我希望一直做一個扶貧志愿者,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p>

——楊凱生

2019年12月21日,《風——在大巴山大涼山中的楊凱生》扶貧攝影展在北京創景大廈開幕。展覽由中國工商銀行和星石投資共同主辦,展覽作品由楊凱生本人提供,面向公眾開放3個月。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工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部署和要求,立足“當地所需、工行所能”,動員全行上下積極參與扶貧事業。僅以工行總行定點扶貧的四川大巴山、大涼山地區通江、南江、萬源和金陽四個縣為例,工行已累計投放貸款超過100億元,投入捐贈資金幾億元,工行總行派出扶貧干部106人,探索出一條多元化可持續的扶貧模式。目前,南江縣已脫貧,通江、萬源正接受脫貧驗收,金陽縣貧困發生率顯著降低。

工行在全國各地縣、鄉、村直接掛職投身扶貧工作的員工,累計數千人。更多干部員工身在崗位、心系扶貧,以多種方式為扶貧做貢獻。其中,楊凱生是既普通又特殊的工行干部。他十進大巴山,五進大涼山,走遍工行總行定點扶貧的四個縣,直接推動當地扶貧工作。退休后,他堅持回訪扶貧點,積極為當地扶貧工作獻計獻策,還以“工商銀行一名退休員工”身份向當地20多所中小學捐贈40萬元書籍。

為記錄貧困地區群眾奮戰脫貧攻堅的點點滴滴,楊凱生深入當地山山溝溝村村戶戶,記錄扶貧工作成效,反映當地鄉親生產生活變化和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

“記錄這些歷史性變革的初衷是要讓更多人受觸動、受感染,要燃起更多人心中的扶貧熱情?!睏顒P生說,“扶貧攝影不是簡單獵奇,更不是片面表現落后和痛苦,中國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超過70%,扶貧攝影應記錄和傳播脫貧攻堅這一歷史進程?!?/p>

這次展覽精選了楊凱生拍攝的100余張照片,將遠山一角的時代之風定格在觀眾眼前。

本次展覽策展人、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新華社領銜編輯陳小波說:“這次影展并非簡單的紀實攝影,而是打著楊凱生個人烙印的文化紀實和思想紀實。這些影像背后,是一個親歷幾十年巨變的個體,對鄉土重構的理解,對國家戰略與歷史變遷的感悟?!?/p>

(攝影:鄭國華)

展覽開幕當天,由楊凱生、唐珺等人及南開大學金融科技委員會發起設立的“風基金”也正式成立。該基金是中國扶貧基金會下的一個專項基金。中國扶貧基金會成立于1989年,是國務院扶貧辦主管、中國扶貧公益領域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公益組織之一。風基金主要關注貧困婦女及貧困青少年,所募資金主要用于資助通江、南江、萬源和金陽四個縣開展的健康扶貧、教育扶貧等公益項目。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