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息,“防通脹”轉向“保增長”
這是否意味著從緊的貨幣政策開始轉向?對中國經濟意味著什么?我們還需要再做什么以應對日趨復雜嚴峻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
責任編輯:余力
指點宏觀
中秋剛過,9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就宣布將一年期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7個百分點,將中小金融機構的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下調1個百分點,這是自2004年10月29日以來貸款基準利率的首次下調。
這是否意味著從緊的貨幣政策開始轉向?對中國經濟意味著什么?我們還需要再做什么以應對日趨復雜嚴峻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
9月16日,本報特邀祝寶良、華而誠、肖耿這三位研究宏觀經濟的學者就此發表簡評。
貨幣政策的調整空間不大
祝寶良(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部長)
央行此次放松貨幣政策表明宏觀決策部門開始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放在了宏觀調控主要目標上,也標志著我國從緊的貨幣政策和穩健的財政政策出現了靈活性調整。
我國經濟在2007年二季度增長12.7%達到本輪經濟擴張周期峰值后,連續四個季度出現回落: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長10.6%,比上年第四季度回落0.7個百分點,二季度增長10.1%,比上季度又回落0.5個百分點。7、8月份,工業生產增長速度由二季度的15.9%和6月份的16%回落到7月份的14.7%和8月份的12.8%,再加上房地產銷售量不斷下降和股市交易價格及交易量下跌,經濟增長速度會進一步趨緩。
我國目前的實際經濟增長速度已低于10%左右的潛在經濟增長速度,經濟增長由偏快轉向過熱的風險已經消除。與此同時,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代表的物價加速上漲勢頭從2月份起開始逐月趨緩,到8月份回落到4.9%,比2月份回落3.8個百分點。
當前,無論國際經濟還是中國經濟,正在經歷著由上升期進入下行期的關鍵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