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三十年系列之四】中國高速經濟增長的由來(之二)
無論一個國家有什么樣的歷史、文化傳統和政體,其政府都可以是中性的,然而,中性政府是發展中國家政府的特例。中國政府之所以能夠采納正確的經濟政策和改革路徑,是因為它是一個中性政府。
責任編輯:余力
無論一個國家有什么樣的歷史、文化傳統和政體,其政府都可以是中性的,然而,中性政府是發展中國家政府的特例。中國政府之所以能夠采納正確的經濟政策和改革路徑,是因為它是一個中性政府。
中性政府的定義
當比較中國和其他國家的時候,人們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中國有一個威權政府,并傾向于把中國的成功歸因于威權體制。但我們的解釋必須具有國際上的可比性和可傳遞性。我們總結的中國經驗應該具有推廣價值,即別的國家經過努力也能做到,否則我們的工作的意義就會大大縮水。中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本身就是對世界的貢獻;如果能夠總結出成功背后可推廣的經驗,中國就可以對世界做出更大的貢獻。
本文的核心論點是,中國政府之所以能夠采納正確的經濟政策和改革路徑,是因為它是一個中性政府。無論一個國家有什么樣的歷史、文化傳統和政體,其政府都可以是中性的,這個概念具備國際的可比性和可傳遞性。
中性政府的第一個性質,是它具有很強的自主性,在做出決策的時候就可以獨立于社會中各個人群之間的利益瓜葛,采取主動的行動。東亞成功趕上發達國家的經濟體,其政府都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
中性政府的第二個性質,是它更關注整體利益而不是局部利益。關注社會整體利益、平等地對待社會中所有的群體就是它的最優選擇——照顧特定集團的利益不僅不會給它帶來額外的收益,而且會增加沒有被照顧到的群體的反抗概率。由此也引出了中性政府的第三個性質,即它更關注長期利益而不是短期利益。中性政府平等地對待社會中所有的團體,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消弭了團體之間對公共資源的掠奪性競爭,對任何團體而言,純粹的再分配都變得沒有吸引力,政府因此可以、也必須關注整個社會的長遠利益。
反過來,如果一個政府滿足以上三個性質,則它一定不會偏向任何社會集團,也不會受任何社會集團的左右。因此我們可以說,一個中性政府就是一個自主的、關注社會整體長遠利益的政府。顯然,這樣的一個政府會采納有利于一個國家長期經濟增長的政策,并且,如果需要的話,也會采取正確的路徑對經濟體制進行必要的改革。
然而,中性政府不是發展中國家政府的常態,而是特例。一般的發展中國家逃不出以下四種政府形態:精英主義、民粹主義、精英主義和民粹主義的混合、精英主義和民粹主義的交替。精英主義政府是來自精英階層或與精英階層結盟的政府,民粹主義政府是用再分配政策討好民眾的政府。兩種政府都不會關注社會整體的長遠利益,前者是為少數人服務的政府,后者則置國家的未來于不顧。在當今世界,純粹的精英主義政府或純粹的民粹主義政府都比較少見,兩者的混合或交替是更普遍的情形,前一種情形主要出現在南亞,后一種情形主要出現在拉美。
值得注意的是,一個民主社會的政府完全可能是精英主義的,這和一個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