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世界更和美”
發自:南方周末
時令已近隆冬,“酒都”宜賓依舊綠樹蔭蔭、彩旗飄飄。
“五糧酒承千古業,五代人釀萬年豐!”2019年12月18日晨6時28分,三聲號角響起,伴隨著9響盛世禮炮,五糧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曙光宣布:“中國國際名酒文化節·五糧液第二十三屆酒圣祭祀大典現在開始!”
自商周以來,通過酒禁、酒榷、酒稅等“酒政”的變化,可以觀察一個朝代的興衰,一場酒業盛會更是蘊藏著文明交融的密碼。
五糧液第二十三屆酒圣祭祀大典——五糧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曙光致開幕辭
僰姑造酒?文化名家齊聚酒都共溯“水火之戀”
五糧液酒圣山上,請圣物、敬酒圣、慶豐年,一場源自遠古時代的祭祀盛典生動再現。
五糧液的“501”釀酒車間內,配料、包包曲、拌曲、入窖、發酵、起槽、蒸餾……明清古窖池邊上,幾名釀酒師傅正重復著千篇一律的古老工藝流程。
“人間至味在美酒,世界上只有一種物質兼具水與火的兩種特點,是水的形態火的內心?!?019年12月16日的五糧液文化傳承論壇上,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會會長金元浦教授說。
流淌著水自由的形體,蘊藏著火的炙熱與激情,是高粱、大米、糯米、小麥、玉米五種糧食的“和合”之作,這場“水火之戀”可追溯到遠古時代。
沿著岷江一路西行,就來到五糧液集團主廠區,登上酒圣山,瞻仰佇立的一位風姿綽約的少女雕像——“僰姑”,她是與杜康齊名的白酒發明家。
五糧液的起源可追溯到中華文明的開端。宜賓人世代相傳:上古時期,大禹受命治理僰地洪水,但他操勞過度、夜不能寐、食之無味……這可急壞了負責膳食的儀狄。
他找來僰姑制作開胃美食。一天,僰姑偶然聞到竹筒糯米剩飯散發出的奇香。于是,她嘗試將發酵的液汁釀成美酒——大禹飲后憂愁全無、漸入夢鄉,最終馴服洪水。
僰姑造酒的傳說,也可在現存文物中尋到蹤跡。中國歷史博物館青銅器目錄中,就存有一件名為“僰卣”的商周青銅器,頂蓋上刻著“王飲西宮”的銘文。
這意味著,遠在西周時期,僰地美酒已是王室的貢品。雖幾經易名,五糧液卻凝聚著歲月的精華:她歷經秦漢古道上僚人的“清酒”,盛唐“重碧酒”的繁華,宋代“荔枝綠”的溫潤,以及“姚子雪曲”和“雜糧酒”的醇厚與淳樸。
“陳氏秘方”代代相傳,“雜糧酒”不斷總結、改良。直至晚清舉人楊惠泉將之更名為“五糧液”至今。從此,“川酒甲天下,精華在宜賓”廣為流傳,讓一代代文人墨客傾心醉倒。
在顛沛流離中,唐代大詩人杜甫在品嘗到春酒和宜賓的特產荔枝時,即興詠出“重碧拈春酒,輕紅擘荔枝”的佳句聊作慰藉。
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的一天,黃庭堅攜名流雅士齊聚宜賓天柱山下。席間,他飲下一杯“姚子雪曲”,留下一曲《安樂泉頌》:“姚子雪曲,杯色爭玉。得湯郁郁,白云生谷。清而不薄,厚而不濁。甘而不噦,辛而不螫……”
“我愿意來向杜甫、黃庭堅學習,更大的政治經濟背景下來考察川酒以及川酒的龍頭——五糧液?!彼拇ㄊ∽骷覅f會主席阿來醉心五糧液文化研究多年。
“二次創業” 攜明清古窖“黃金”再現詩興酒興
“詩酒風流”之中孕育著個體的生命意識,也隱藏著一個王朝興衰與更替的密碼。
詩興酒興國更興。自明初,“長發升”酒坊在長江上游的宜賓興起就長盛不衰。時光流轉到2012年,651歲的古窖池群落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次年,古窖池群被國家文物局核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5年6月,五糧液的一塊古窖泥又被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成為該館唯一“活”著的文物??脊艑W家還驚奇地發現,古窖泥內的微生物群落已綿延生存六百多年。
“明清古窖池是研究中國白酒起源的重要文物,也是研究南絲綢之路商品交易的重要依據?!彼拇ú┪镌菏紫瘜<椅簩W峰認為,明清古窖池所蘊含的文化傳承與創新資源更是五糧液“二次創業”的核心著力點。
“千年老窖萬年糟,酒好須得窖池老”,一塊古窖泥價比黃金。堅守著明清古窖池群,五糧液的產品力更上一層樓:2019年,迭代升級推出第八代經典五糧液,全新打造新品“501五糧液”……
中國酒業,“王者”歸來。2019年歲末,五糧液集團對外宣布:五糧液集團銷售收入歷史性跨越千億臺階已成定局。
“品牌建設是企業工作的核心。近年來,致力于重塑中國酒業大王的新形象,致力于五糧液品牌價值的回歸?!?017年,李曙光掌舵五糧液的第一年就提出開啟“二次創業”新征程。
通過文化創新助力“品牌回歸”,正是五糧液“二次創業”的核心路徑。2019年,五糧液發起成立五糧液文化研究院,贊助金雞百花電影節,推出《五糧液傳奇——杯酒時光,651年的味道》等紀錄片,五糧液的品牌力更顯競爭力。
“世界再大,不過杯酒之間”,“醉的不是五糧液,醉的是你……”12月17日,五糧液“new age new me”文創快閃店在四川宜賓亮相。
新青年、新思潮、新文化洶涌而來。通過花式品飲、趣味打卡、精美文創等新潮玩法,五糧液還以開放的新姿態迎接“年輕化、時尚化、國際化”。
和合共生 “新國貨”出海勇闖“刀叉文化圈”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唐代大詩人王維的愁楚,一度是中國白酒國際化步履維艱的生動寫照。
五糧液文化傳承論壇上,與會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們欣喜地看到,一大批像五糧液一樣不斷探索白酒創新水平的企業,正積極擁抱數字化和信息化,正努力把中國文化講好、講清、講透,讓中國白酒飄香世界。
駝鈴聲聲、舟楫相望,五糧液生根“南絲綢之路”的起點——四川宜賓,一直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商品。直至1915年,五糧液的美譽度達到第一次高峰,她從“萬里長江第一城”順江而下,沿著“海上絲綢之路”,遠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嶄露頭角。
“從中國文明發端之初一路走來,五糧液自帶全球化的歷史基因?!彼拇ú┪镌菏紫瘜<椅簩W峰還舉例說,作為“五糧”之一的玉米也是大航海時代的產物。
隨著大航海家哥倫布在古巴發現玉米后,這種新作物逐漸傳至中國。來自四川的《鞏縣志》《平涼府志》等史料則進一步記載,玉米開始在四川等地廣泛種植后不僅養活了更多的人口,也成為繼高粱、大米、糯米、小麥之后釀制“五糧液”的主要原料。
“以五糧液為代表的新國貨中,已經展現出全新的全球化特征,它植根于本土文化,更符合當代世界的審美?!碑斕斓奈寮Z液文化傳承論壇上,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稱之為“新國貨”出海。
但在西方文化中,烈酒總離不開“沖動”與“擴張”的意味,揮攜著刀光劍影,彌漫著戰火硝煙。
“如果將發酵飲料比喻為弓箭,蒸餾烈酒的勁道大得超乎想象?!卑拇罄麃喼麣v史學家克里斯蒂安曾認為,正是“執著而沖動的口味”塑造出現代世界的版圖。
因“合”而生、攜“和”而來,五糧液獨辟全球化新路徑。三年前,五糧液就已開展“一帶一路全球行”品牌與文化交流活動。
“入鄉隨俗”“求同存異”“和合共生”,為適應海外消費者對“低度化”的需求,五糧液相繼推出35度、39度和42度等多款產品,依舊保持著五糧液所特有的“香、醇、甜、凈”的獨特口味。
如今,五糧液已在東方“稻米文化圈”市場站穩腳跟,并以特有的和合路徑進入西方“刀叉文化圈”,推動中國美酒與全球消費者美美與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