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副市長陳國解讀“惠民政策”
“惠民66條”出臺以后,每一項都有牽頭的部門組織去做。效果怎樣?市民是不是真心感受到了變化?是不是有好處、有幫助?我們就由機構專門進行調查
責任編輯:傅劍鋒 實習生 王霞
■民生政策
CPI高企,貧困群體生活更顯窘迫。各地政府的“惠民政策”,對貧困者而言是雪中送炭,對政府公職人員而言是應有之義。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東莞的“紅包政策”,廣州的“惠民政策”,海南的貧困戶住房補貼政策,南京的漲價補貼政策等等,會舉國矚目。對此,接受專訪的廣州市副市長陳國有很好的概括:“(政府應幫助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盡量縮小貧富差距。”
今年上半年以來,全國物價普漲,廣州CPI同比上升7.3%,民生之困成為市民議論的焦點。8月份,廣州市委、市政府公布了“惠民66條”的補充意見,共17條。僅一年間,公布實施80多條民生政策措施,涉及范圍之廣,力度之大,全國屬罕見。
之所以稱之為補充意見,是因為去年7月份,廣州已實施了《關于貫徹〈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實施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