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里尷尬尋孤路——四川88名地震孤兒認養紀實

“麻煩你了,我們……”年輕的工作人員迅速把孩子收回懷里,“其實我們早做好心理準備了,沒指望有人收養,他們會由國家照顧到終老?!薄拔覀冎幌M?,不要再來人打攪他們了?!?/blockquote>

責任編輯:朱紅軍 實習生 范傳貴

8月22日,四川省民政廳對外宣布,汶川地震中,88名地震孤兒符合社會收養條件,收養人士需年滿30周歲以上、無子女、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最好具備心理撫慰能力。此外,孤兒親屬可優先收養,外國人士、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不在申請收養之列。

截至本報發稿前,公開報道中僅兩例地震孤兒被成功收養,但殘疾孤兒無人問津,其中六十多名殘疾孤兒家屬甚至臨時取消了送養意愿。

9月3日,在不分晝夜數十次撥打四川省民政廳熱線電話未果后,哈爾濱市民張瀾和老伴田剛決定飛赴災區。

他們不是去旅行,而是決意親手創造一個奇跡。自8月25日,四川省正式啟動88名地震孤兒的社會認養工作后,已經第10天了,還沒有傳來成功收養的例子。

這讓人期待,臨行前,年逾五旬的夫婦信心滿滿,反復討論,究竟在自家的別墅還是洋房里,給將來的孩子準備一個房間?

次日,剛上飛機,張瀾立即向空姐要了一份四川的報紙,仔細翻了一遍后,放心地告訴老伴,“11天了,還是沒成一對。”這是一段跨越八千里路的漫長之旅。

意 外
“把一個孩子培養好,都要花好大功夫,又不是養20條小金魚。”

張瀾夫婦錯過了最好的時機。

8月25日,星期一,四川省民政系統接受孤兒登記認養首日。

9點剛過,從四川省民政廳到地方民政局,每間辦公室的每部電話,都像除夕夜零時的鞭炮般響個沒完,為了不誤工作,一些人干脆把話筒擱在桌上。

北川、綿竹等重災區的民政局門口甚至排起了長龍,這陣勢把上班的工作人員嚇了一跳,“還以為拐進菜市場了”。

數十位比張瀾夫婦更未雨綢繆的人們,已經第一時間自全國各地而來,聚集在省廳收養登記處門口,“孩子在哪?”一名雙臂文身的長沙籍男子情緒最激動,“我們已經打的到綿陽、德陽、都江堰找,民政局都說沒有!”

等待說法的間隙,大家擺起“龍門陣”,才發現彼此“同病相憐”——他們大多都三四十歲,家境富裕,無生育能力,渴望有個孩子,年齡最好在三四歲,腦瓜聰明、樣子乖。

一位陪女兒從天津飛來的老婦人顯得憂心忡忡,“按收養條件,咱閨女女婿經濟條件、撫慰能力啥的都不錯,就看有沒緣分了。”長沙籍男子則揮舞著他那條引人注目的胳膊,“我家房子、店鋪、車子都有,孤兒到我家,還不是掉進福窩了!”

千里之外的哈爾濱,張瀾與老伴直到9月1日才看到社會認養的新聞,他們立即趕往黑龍江省民政廳。地震發生后,他們曾去咨詢過,被告知“孤兒可能會達千名,在救災工作告一段落后,可能會分配到全國各地接受收養”。老兩口和當時數以萬計熱情的人們一樣,立即通過民政或組織,登記了收養意愿。

他們清楚“競爭激烈”。聽說有個女明星一口氣說要收養20個孤兒,田剛撇撇嘴,“把一個孩子培養好,都要花好大功夫,又不是養20條小金魚。”張瀾點點頭,“我們只要一個,八九歲大,太小像帶孫孫,太大不容易培養感情。最好是個女孩,跟媽媽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