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慢了 但仍有顆冠軍的心
它曾經的輝煌一如上海之子劉翔所擁有的;在新的征途上,它的處境亦如起跑線上的劉翔。起跑速度向來是劉翔的弱項,現在的形勢是——上海的增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了。上海轉型的諸多瓶頸,也猶如劉翔那脆弱的腳跟。
責任編輯:鄧科 李小鳴
上海在市委書記俞正聲的倡導下,正在“攻堅克難”的討論聲中經歷重生的蛻變,讓全國關注
這是一場更加利益攸關的跨欄:不是一個上海人,是超過2000萬的上海實際人口。
它曾經的輝煌一如上海之子劉翔所擁有的;在新的征途上,它的處境亦如起跑線上的劉翔。起跑速度向來是劉翔的弱項,現在的形勢是——上海的增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了。上海轉型的諸多瓶頸,也猶如劉翔那脆弱的腳跟。
上海,面對新的高欄,是跨越還是轉身?
在日前舉行的上海市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擴大會議上,市長韓正開篇不久即提到:上半年上海的GDP增速10.3%,而全國的平均水平是10.4%。
自1992年以來,上海連續16年兩位數增長,高于全國平均2.2個百分點。這是第一次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上海經濟之于中國,從來有著“一葉知秋”的意味。
上海慢了,上海著急,上海求解。
但并不是它“孤獨”的一個,對于增長減緩的焦慮,回蕩在沿海各主要經濟帶的上空。
“難難難”
奧運前上海市委機關報《解放日報》在頭版刊發文章,開篇即是“振奮精神,攻堅克難”。一時之間,“共度時艱”之類的表述頻頻見諸報端。
在上海輕松保持領先地位的浦東新區,在慶祝開發開放18周年后,很快迎來的是18年來最低的一個增速數字——11.9%,當地日漸感受到了壓力。
8月28日,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軍在《文匯報》發表文章《直面上海經濟發展模式轉型的振蕩期》,不久他得知:俞正聲書記在文章上勾勾劃劃,并邀請他參加了一個座談會。
夏秋之交,座談會的消息不斷傳來——參與者是學者、傳媒、中小企業主代表……
出口受阻、生產資料價格全面上漲、宏觀調控收緊銀根、企業資金鏈困難、投資乏力、股市慘跌、成本上升,市委領導在某次座談會上感慨——“難難難”。
在公務員們中間,“保兩位數”(經濟增速)成為對下半年政府經濟工作心照不宣的理解。
應對政策迭出,涵蓋股權投資、服務業用地、注冊條件、設立標準、工商注冊流程等諸多方面,給予優惠。
“領導是真著急??!”一位在故鄉經營了二十余年的上海企業家感慨,“這樣密集地出政策,幾十年來沒有見過。”
分析直接原因,去年上半年對上海GDP的貢獻率達到19%的證券和房地產業,今年上半年的貢獻率一個為零,一個為負。上海市統計局總經濟師蔡旭初表示:這一因素“導致GDP少增0.4個百分點”。
另一個重要的方面是投資。
在人大常委會擴大會議的分組討論上,某大企業的代表直言:匯率這一項影響,就意味著一年幾十個億。到8月中旬,固定資產投資完成原定計劃的20%,估計全年能完成50%就算不錯。
美國次貸危機、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