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收養,緣何從熱點到冰點?
“大家都很難,沒有誰該遭受道德上的譴責。但愿所有事情盡早結束,因為最難的還是這些孤兒?!?br />
責任編輯:朱紅軍 實習生 王霞
“大家都很難,沒有誰該遭受道德上的譴責。但愿所有事情盡早結束,因為最難的還是這些孤兒。”
自從8月22日公布四川地震孤兒接受社會認養的信息后,四川省民政系統儼然成了世界上最忙碌的機構。截至9月12日,20天內,他們已接待了數萬人次的來訪與電話咨詢。這個數字還在與日俱增。
開局盡在預料之中。早在5·12地震發生之初,四川省民政系統已經領教過一輪社會各界洶涌的愛心。數以萬計的個人和機構以幾乎雷同的方式表達認養意愿。5月16日,四川省民政廳不得不通過媒體給公眾的熱心降溫:孤兒的身份尚待確認,收養工作尚未開始。
彼時,重災區北川縣民政局坍塌,社會事務股股長李成龍回憶,當時的情形一片混亂,“排在第一位的是救人,而不是把孩子送人。”
現在,結局卻多少出人意料。近100天后終于重啟的社會認養工作,在短暫的喧嘩后,陷入冰點,截至本報發稿前,公開報道里成功達成收養協議的僅有兩例,可稱奇跡,而剩下80多名殘疾孤兒則是無人問津,甚至60多名殘疾孤兒親屬不堪所累臨時取消了收養意愿。
從熱點到冰點,這期間究竟發生了什么?
為何供收養的孤兒這么少?
8月22日,88名孤兒這一數字公布時,參加新聞發布會的記者都吃了一驚。
汶川大地震的慘烈,曾使最初的公開報道里,孤兒的數目一度駭人,從1000名至4000名,說法不一。其后,災后秩序逐漸恢復,不少孤兒陸續找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