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建設者,讓世界看到向上的力量
發自:南方周末
“日本,唐時始有人往彼,而居留者謂之‘大唐街’,今且長十里矣?!比儆嗄昵?,清代詞人納蘭性德在《淥水亭雜識》中給出了“唐人街”最初的名字。
恰如其名,唐朝讓世界初識“東方古國”的強大與繁盛。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詩人王維曾以此書寫世界各地使團到來的盛況。彼時,唐朝吸引大批外國使節與朝拜者,通使國家、地區近三百個。
這一時期,她作為世界交流、學習的中心,以領先于世界的制造業打開國門,向周邊諸國以及遙遠的西方輸出精美的瓷器、絲綢等傳統手工制品;她的文物深入中亞腹地,踏過大漠,漂過遠洋,備受追捧,使“古代制造”的燦爛發揮出一個又一個高峰。
唐朝的繁榮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凝聚了每個建設者的辛勞與智慧。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痹娙藙⒂礤a在《浪淘沙·莫道讒言如浪深》中寫下千古名句,不止告誡過去,更是勉勵未來。
▲2007年9月,唐三彩在巴西東南部城市歐魯普雷圖展出,一名女子正在欣賞唐三彩雕塑。圖/新華社
立以實
以史為鑒,可知興替。從古至今,中國建設者一直不畏艱辛,敢為天下先。
都市鄉野、深山野墺、大漠孤煙、懸崖峭壁、無際深?!袊ㄔO者的身影遍布中華每個角落,包括著名的無人區,被稱為“死亡之?!钡男陆_布泊。
這里年降水量不足30毫米,蒸發量卻超過4000毫米,極度干旱;這里曾經沒有淡水、草木,沒有絲毫生命的跡象,放眼望去只有大片無垠的白色鹽殼似海水鋪開。
1959年 ,中國科學院組成的新疆綜合考察隊第一次進入被稱為“死亡之?!钡牧_布泊地區,自此,中國建設者一批又一批來到這個“不毛之地”——他們眼中的羅布泊是什么樣子?是常與沙塵暴相遇窘境;是皮鞋穿了幾天就因干燥而變形的尷尬;是除了夢想一無所有的咬牙堅持……
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二十世紀末,建設者們終于發現羅布泊東北部“羅北凹地”的鹵水鉀鹽礦床。
▲2019年8月15日,從空中俯瞰羅布泊鹽池。圖/新華社
“鉀”是維持人體生命和植物生長的必要元素,硫酸鉀則是化肥的重要品種,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有著重要作用。長期以來,中國鉀肥進口量不斷攀升,價格也隨之高漲,“羅北凹地”的發現提高中國化肥利用率的同時,減少進口依賴。
礦床分布一千三百多平方公里,約二億五千萬噸,在建設者毫不動搖地堅持下,中國的“死亡之?!比计鹆讼M?。他們在這片“死亡賽道”開辟道路,建立世界最大的現代化硫酸鉀生產基地,在國際專家毫無頭緒的背景下,自主實現技術和設備從零到世界頂尖水準的突破。
二十一世紀初,中國建設者終于踏過“死亡之?!?,在灰白的戈壁間尋找到“生命之源”。2003年7月,“羅布泊”牌硫酸鉀產品問世,這片鹽堿地終于涅槃重生。
現在的羅布泊,遠遠便能看到現代化廠房和采鹽船錯落有致,一條條采鹵渠徐徐淌出……
中國的發展映襯著建設者的每一步,他們精雕細琢的在時代長河中刻下自己的名字,他們永遠拼搏、從不懈怠、吃苦耐勞,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是“中國的脊梁”。
“中國制造”的每一步都在書寫奇跡,這四個字早已不限于“Made in China”的標簽,而是伴隨商品流通和信息化發展,建設者們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向上的力量——
13萬名建設者通過5年奮戰,在平均3000米海拔之上,鋪就全長1118公里的“天路”青藏鐵路,結束西藏無鐵路的歷史;在人跡罕至的雅礱江上,建設者們人工將5萬噸重的15000根錨索固定在幾乎垂直的巖壁中,這只是建成中國最高土石壩水電站“兩河口水電站”的一小步;2萬電力建設者與40萬噸設備物資翻閱1500多公里,實現川藏電力聯網,為四千米海拔的昌都、甘孜地區50萬人送來“萬家燈火”……
“中國發展的成就可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靠什么人、什么國家恩賜施舍的,這是全體中國人民用自己的勤勞、汗水和智慧、勇氣干出來的?!敝袊饨徊啃侣勊舅鹃L華春瑩在一次例行發布會上鏗鏘發聲。
不馳于空想,不鶩于虛聲。中國建設者們以兢兢業業的實干精神,實現中國由弱變強的歷史跨越,這其中,制造為本,建設為源。
強以智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改革開放以此為尺,1992年“南方談話”震蕩中外;同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中國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在炙熱的1992年,中國建設者們愈加清晰自己的方向。
這一年,中國開始加快步伐,制造業增加值從1992 年占全球2.9%上升到2007年的14%,首次超越日本;2010年,又首次超過美國,躍居為全球制造業第一大國,并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
如今,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正在發生,數字經濟、共享經濟、產業協作浸潤實體經濟,也在重構制造業形態。2015年,國家提出“中國制造2025”強調三大核心,即數字化制造、網絡化制造、智能化制造。
“智造”是“制造”不斷發展、進化的必然結果。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在不斷加大對先進制造技術研發投入的基礎上,中國的建設者也在不斷刷新著記錄。
2017年12月,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動化碼頭開港試生產,這是當時全球規模最大、最先進的全自動化智能集裝箱碼頭——中國作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持續增長的吞吐量,倒逼中國港口建設持續提速。
自知者英,自勝者雄。洋山深水港起步于陸地30公里外的崎嶇列島。沒有水、電,一輛手扶拖拉機就是島上唯一的交通工具。在僅五千余人的小島上,建設者從零開始研究、建設。第一步“打樁”便難于登天,參與港建的成員之一比喻:“海水最高的時候流速每秒要超過2米,(打樁)就好比是在稀飯上插筷子?!苯ㄔO者們琢磨打樁的工藝流程,尋找其規律,僅一期工程便沉樁千余個。
十五年“智造”之路,洋山深水港獲發明專利及實用新型專利13項。
▲2018年7月,俯瞰上海洋山深水港。圖/新華社
如今,它可實現24小時作業,通過遠程操控、自動操控,集裝箱泊位、集裝箱碼頭岸線上幾乎空無一人,全部實現自動化。130輛碼頭上自動導引運輸車,根據地下埋藏的磁釘感知方位、選擇最高效的路線。此外,碼頭作業效率提升30%的同時還能夠降低10%以上二氧化碳排放。
2018年,洋山深水港全年上海港口貨物吞吐量5.61億噸,集裝箱吞吐量4200萬標箱。
高效的港口吸引全世界矚目,優質的港機裝備亦是如此——中國的港機全球份額占比80%以上,立于世界首位,每一段海岸線,都有中國制造的風姿。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中國的建設者以開拓進取的勁頭,逐漸讓“中國智造”成為世界認識中國的符號,中國以“大國重器”在國際舞臺重塑精神自信,這份自信獲益于中國建設者。
從500米口徑的“中國天眼”到“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從第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到蛟龍號深海載人潛水器,從干線民用飛機COMAC·C919到高鐵“復興號”……
新中國成立70年,無論是中國制造還是中國智造,無論是中國產品還是中國品牌,中國幾代建設者,以初心與智慧,成就“中國道路”、“中國速度”、“中國夢”,自信回答世界的每一個提問。
興以建
興以建,方能旺于行。
“興”本意為“起”,見于《爾雅·釋言》“謖、興,起也”?!敖ā币鉃榻ㄔ?、創立,而“興建”則注入熱血,讓建造更煥發向上的力量與希望——南朝大臣,著名文學家陸倕在《石闕銘序》中寫下“興建庠序,啟設郊丘,一介之才必記,天文之典咸秩”;《晉書·馮跋載記》中也有記載:“興建大業,有功力焉?!?/p>
中國建設者以踏實肯干的專注成就了國家的郁勃旺盛。
從建國初期到2018年,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從49.7元增長到28228元,與6.6%的GDP增速基本同步,GDP從4.8萬億元增長至90萬億元,實際增長174倍。
如今,中國“百業興旺”,各行各業熱火朝天。相較于建國初期,現在的中國工業制造穩居世界首位,原煤產量增加114倍、鋼材產量增長8503倍、水泥產量增長34倍;中國交通運輸網四通八達的鋪陳開,鐵路營業里程增長5倍、公路里程增長59倍、郵路總長度從70.6萬公里到985萬公里——郵電通信業規模不斷擴大,中國建成全球最大的移動寬帶網,移動通信基站648萬個,光纜線路總長4358萬公里。
70年風雨路,中國綜合國力、社會生產力、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的同時,金融業同樣欣欣向榮。中國金融以服務實體經濟、便民利民為目標,不斷提升服務質量、豐富服務內容,以存款貸款、支付清算、理財投資、信息查詢等基礎金融服務的便捷與普惠引領世界。
“守護好百姓的錢袋子”是金融的綱領,在中國發展的不同歷史階段,金融始終是國家建設、人民幸福的推動者。
如今,在中國穩步前進的關鍵節點,經濟為肌,金融為血,二者共生、互建,國家金融力量成為激發實體經濟活力、促進實體經濟健康發展的關鍵。
資料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3.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1萬億元,重點投向基礎設施、制造業等重點領域和民營、小微企業等。
金融服務經濟建設是天職,也是宗旨,而作為實體經濟的核心力量,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對金融服務提出更高要求。
2017年,中國人民銀行、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門聯合下發《關于金融支持制造強國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出,聚焦制造業發展的難點痛點,著力加強對制造業科技創新、轉型升級的金融支持,特別強調要加強對工業互聯網重點項目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制造業個性化定制和服務型制造。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中國建設銀行誕生于新中國大規模經濟建設高潮的序幕中,因建而興,她始終與國家建設同命運、共繁榮。
2019年末,“興建旺行”成為建設銀行的新主張。她將以“興建旺行”勉勵自身,要求自己在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中,始終懷揣服務實體經濟的初心,服務大眾幸福生活;同時,也以此鼓勵全行上下積極進取、戮力拼搏。
中國建設銀行因建而生,因建而興,因建而旺。新中國70年發展歷程中,她始終以支持國家建設為使命、以興旺百業為己任的堅持。
作為中國建設者之一,建行既托舉輝煌,也昭示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