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新:謝幕時沒鞠躬 目前只有一次
在62歲的楊立新看來,演員這個職業,“既要有文學基礎,又要有表演技術,還要知道人情世故?!闭f白了也就是,“嗨,我這輩子就干了這么一檔子事兒?!?/blockquote>
楊立新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曾獲中國戲劇表演梅花獎、北京市第一屆中青年文藝工作者“德藝雙馨”獎等獎項。主要話劇作品有《雷雨》《茶館》《天下第一樓》《小井胡同》等,影視作品有《半邊樓》《我愛我家》《甲方乙方》《好大一個家》《第一書記》《唐山大地震》等。
話劇《戲臺》尾聲,睡飽了的正牌“楚霸王”披掛亮相。他沒聽見大帥的“改戲指令”,唱的是《霸王別姬》原本的戲碼。陳佩斯飾演的“侯班主”坐在后臺,已知大禍臨頭,可卻如夢醒一般地,為名角兒高聲叫好,幽嘆道:“不改,就對啦!老祖宗留下的玩意兒,真地道哇……”只見頭頂一束追光,把他和周遭的一切隔開,仿若洞穿時空。
2019年12月底,《戲臺》巡演至廣東佛山,陳佩斯向觀眾和媒體透露,如此結尾,并非編劇毓鉞一開始的設想,而是劇組根據主演之一的楊立新的建議所做的改動。楊立新則解釋:“你會經常在很多戲劇作品當中,發現一兩段作者的話,被寫給了某一個人(角色)?!痹谝淮魏铣蓵r,他聽到了這段臺詞的“余音”,直覺故事可以結束于此。
某種意義上說,這一刻,臺上“侯班主”的肺腑之言,也正是楊立新一貫的姿態。
在幾代中國人的記憶中,他是《我愛我家》那個戴著黑框眼鏡的老好人“賈志國”,是承包了《甲方乙方》淚點的“技術員丈夫”,是青年演員楊玏筆下和善又開明的父親……是德藝雙馨的表演藝術家??伤瑫r也棱角分明,若事關專業,更不相讓。
2014年夏,北京人藝上演《雷雨》學生公益場時,遭遇了全場多次“爆笑”。之后,參演此劇的楊立新連發5條微博,表示極度驚詫和失望。復盤時,有人提出“經典也需要調整”,而楊立新反詰:“一聽到‘傳統’,好多人就一定要‘反’。為什么???”
時隔5年,楊立新再次與南都記者談及此事,神色猶凝重。他說:“很多事情就是那樣——你自己拿自己不當人,你就不是人。所以那天謝幕時,我沒有向觀眾鞠躬。是我舞臺生活當中唯一的一次?!?/p>
從戲園到劇院 幾代人認可的“秦二爺”
在《戲臺》中,楊立新演送包子的伙計“大嗓兒”。他時常聽蹭戲,結果好夢成真,陰差陽錯地被眾人拱上了臺,體驗了一把成角兒的快感?!按笊骸惫J難演,要完成多個京劇唱段,根據劇本設定還得拐出“唐山落子”(評?。┪秲?,并且都是真唱。
對楊立新而言,這些要求恰巧“不難”。他生于1957年,長在北京南城,家住的大馬神廟(今培英胡同)附近集中了好多戲曲院團和劇場,楊立新從小跟著母親出入戲園和劇場,耳濡目染,他把《紅燈記》《智取威虎山》等學得滾瓜爛熟,從頭到尾、各個行當都能唱。
1975年,17歲的楊立新“為了不再吃家里的飯”(兒子楊玏語),開始考慮找份工作。他陪同學到曲劇團面試,順便給考官唱了幾句樣板戲,進了復試。最終,還處在變聲期的楊立新沒被挑中,卻得到一張字條——推薦他去考“北京話劇團”,即始建于1952年、首任院長為曹禺的北京人藝。
“我拿著條子就去啦?!睏盍⑿禄貞?,“朗誦了……就那么幾句。很簡單地就進了?!彼槐本┤怂嚲幦雽W員班,不久,“話劇的春天”循序漸至。
如今回看,楊立新認為學員班訓練倒不算復雜,更可貴的是早早上臺、與前輩一起演出?!澳贻p人多看很重要。學院里再好的學生,也不如院團里最差的演員?!鞭D正前一年,1976年,楊立新第一次有機會演一個角色,是革命題材話劇《萬水千山》里的“敵副官”。飾演他的“長官”的著名表演藝術家朱旭,時年46歲,在人藝的演員梯隊中尚屬“中生代”,比他更資深的還有一批,比如從延安走出的藍天野、刁光覃,前天津民營劇團演員張瞳等。楊立新天天在臺上或側幕條后看他們演,“比什么學習都好?!?/p>
到1980年,北京人藝復排曹禺經典話劇《日出》,導演刁光覃指名23歲的楊立新出演主角“方達生”,與前輩女演員嚴敏求搭戲。接下來又參與了多部新劇,如《小井胡同》《天下第一樓》《嘩變》;31歲時,已頗為出名,獲評國家二級演員。
轉眼之間,北京人藝走過一甲子,楊立新也在這個位于王府井大街的院子里度過半生。一部《天下第一樓》,他從走過場的“余老板”演到大少爺“唐茂昌”,再到主角“盧孟實”;《茶館》中,他是幾代觀眾認可的“秦二爺”,后來擔綱復排藝術指導(執行),直至2017年在人藝退休,把接力棒傳給下一代。
他說:“北京人藝給了我一輩子。能在這么一個地方工作到退休,真是幸運?!?/p>
從正劇到喜劇 曾跟陳佩斯“搶”角色
楊立新因正劇成名,因喜劇而真正家喻戶曉。
80后90后看到楊立新,多半會想起“賈志國”,他在《我愛我家》中飾演的角色,一個老實古板的77屆大學生,在單位不太得志,在家是長子可毫無地位。在他的詮釋下,“志國”雖老實卻不傻;不太“有戲”,卻讓人覺得鮮活和親切。
對楊立新而言,這次“跨界”其實發生得特別自然。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蓬勃發展的電視劇行業亟須表演力量,而專業的話劇演員們為了補貼家用,也愿意“炒更”。在80年代,楊立新會抽空錄制廣播?。ㄟ@也是他從事配音的緣起,后來曾在電影《霸王別姬》中,為張國榮飾演的“程蝶衣”配音);到1990年代初,他接拍了第一部電視劇《半邊樓》,飾演男主角“呼延東”。之后,《我愛我家》導演英達也找上門來。
當時,《我愛我家》第一次把“情景喜劇”帶到中國大陸。接到邀約時,楊立新怕自己沒經驗,但英達認為他在《嘩變》中演繹的“伯德”很有幽默感,希望他先看劇本再決定。那是1992年,楊立新晚上捧著劇本在床上看,笑得整張床都在抖,為了不影響愛人,不得已躲進廁所繼續看。次年春天,《我愛我家》開拍,楊立新架上一副過大的黑框眼鏡,和文興宇、宋丹丹、梁天、關凌等人對北京一個普通家庭的刻畫,有意無意間融為那個時代的集體記憶。
好喜劇不易得,所以當2013年讀到《戲臺》劇本時,楊立新為了爭取“大嗓兒”這個角色,不惜跟導演陳佩斯一番唇槍舌劍。陳佩斯回憶,那一年,兩人剛合作了電視劇《好大一個家》,彼此很欣賞,正好他又得了新的話劇劇本,就想請楊立新幫忙把關。沒想到,后者一點兒不客氣,直接捋走了他原本想演的“大嗓兒”,還堅稱陳佩斯不會唱戲、駕馭不了,“現學現練是不行的……”
后來陳佩斯被說服了。在《戲臺》劇組,本身能唱京劇和評劇、也認識不少戲曲演員的楊立新,很了解京劇藝人的反應和情態,除了自己能演,他還能給其他演員講戲,手把手摳細節。所謂“不會演戲的演戲,會演戲的演人”,他頭腦中儲備的種種氛圍、人物的原型和背景知識,為這部喜劇增添了更多寫實的筆觸。
2015年7月,《戲臺》在京首演,曾創下單日售票紀錄;2016年,楊立新憑借該劇獲得上海靜安·現代戲劇谷壹戲劇大賞“年度最佳男演員”。至今,《戲臺》已在海內外演出200余場,票房、口碑雙豐收,但仍在即演即修繕。
陳佩斯告訴南都記者,就在2019年12月的巡演中,他還接受了楊立新的提示,把一連串動作由“順撇”改成全反,增強喜劇效果。而楊立新打趣,遇到觀念不同的時候,導演不聽,也只能不強求了,“和而不同,并存吧”。
在62歲的楊立新看來,演員這個職業,“既要有文學基礎,又要有表演技術,還要知道人情世故?!闭f白了也就是,“嗨,我這輩子就干了這么一檔子事兒?!?/p>
(來源:南方都市報)
網絡編輯:解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