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社會一隅: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
發自:南方周末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十年來,掃地阿姨總能在上班時間聽到《道德經》,有時是《弟子規》,有時又換成《大學》。
聲音從廣東川粵供水設備有限公司早晨8點的早會里漏出來,主管們在誦讀國學經典。這是被董事長楊永雙培養起來的習慣,最初幾年楊永雙還會不時組織全員看名師講國學的光碟,現在已經不需要了,“員工都學會了”。
日復一日的濡染讓企業內心柔軟,看不慣用工單位歧視中風的退伍兵,于是把他招進公司做門衛;看不過下半身癱瘓的大學生求職無門,于是把人招進工程部做技術工作。如果楊永雙知道誰有困難,不出手相幫是不可能的,這一點很像她的母親——六七十年代,即便家里的糧食不夠吃,她也不會讓上門“借糧”的鄉親空手而歸。
楊永雙生于四川,20多年前出蜀地,來到廣東江門創業。她記得年幼時母親擺手說不餓讓家中五姐妹分食一碗蔬菜面的日子,她也記得十余歲時從山上背樹枝下來走五里地去鎮上換錢的艱辛,“太沉了!如果有人在后面幫你搭把手,只是幫你分擔一點點力,你就會感激得不行?!睏钣离p靠一趟趟運樹枝下山湊夠了學費,在80年代考上大學,走出農村。
助人之力源于受助經歷,楊永雙感慨幾十年過去后,樹枝被人扶起時肩頭的釋重感與感激情緒充盈內心的暖意依然鮮活在記憶里,成為自己善念的原點。
不言商
《道德經》說,德養育萬物,使萬物生長發展、成熟結果,使其受到撫養、保護。這種不據為己有、不自恃有功的扶助頗為珍貴“……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睏钣离p讀了十余年《道德經》,相信仁德禮義可以修身正心,告訴她什么是重要的。
在中國歷史上,“扶義樂善,仁心為質”的商人可追溯到春秋末期的子貢(孔子弟子),南宋之后群體進一步壯大,到了晚清民國之際,這些講仁義、有擔當、能體現國家大義的商人、企業家主動承擔起弘揚本土文化與發展民族工業的責任——這是中國商人精神追求中的意義世界,也是他們安身立命的根基與支撐點。
“性好善樂施,修橋、筑陂塘、設義學、助婚葬患難者無虛歲。貸而不能償者,至焚券以示之?!边@些關心親友和鄉里,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的舉動是古代商人仁義風度留在歷史里的證據?!安≌哂杷?,饑者予粟,緩急者予金錢青衿,而貧者予膏楮”成為延續千百年的企業家慈善行為簡要范式。
然而,曾經簡單的事如今變得不再簡單。
隨著公益慈善行為的組織管理演進,企業善舉的顧慮開始增多?!安皇钦l說的都信,我怎么知道被捐助者是不是真的貧困呢?”楊永雙的困惑來自于捐助雙方的信息不對稱,而公益另一端的貧困者廖致富也很在意“扶貧資金能不能直接到達受助對象手里?”
楊永雙一直都知道自己在做對的事,但由于精力受限,遺憾于無法精準對接更多貧苦人群。當建行江門市分行的客戶經理在2018年第四季度向她介紹“萬小企扶萬農戶”計劃時,楊永雙沒有任何猶豫就答應了,“我信他們?!彼M揽看笃脚_為國家扶貧事業出力。這是一個為期三年的精準扶貧計劃。建行廣東省分行攜手廣東省扶貧辦,通過為省內萬家小企業實行一億元利息優惠,動員一萬家小企業奉獻愛心,對廣東省一萬戶建檔立卡的貧困農戶進行幫扶。
2018年10月17日,第五個國家“扶貧日”,由中國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與廣東省扶貧辦共同舉辦的“萬小企扶萬農戶”普惠金融精準扶貧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正式啟動。
兩年間,楊永雙的廣東川粵供水共幫扶了5位農戶,她評價建行“把企業家的公益心又帶動起來了”,特別是企業被金融機構扶持壯大后,正尋找機會把力量反饋給社會。
在民風淳樸的江門,這一結合了普惠金融與脫貧攻堅的計劃推動得異常順利,目前建行江門市分行扶貧愛心企業數量一直走在全省前列。這與江門的僑都身份有關——祖籍江門的華僑、華人和港澳臺同胞近400萬人,遍布全球107個國家和地區,華僑愛國愛鄉,通過捐助公益、投資興業等方式幫助家鄉發展。對于本來就有公益習慣的當地企業家而言,參與“萬小企扶萬農戶”的項目順理成章。廣東省扶貧辦的加入則保證了受助人身份的真實性。
棄舊苦
2019年,建行廣東省分行分批從省內各地市扶貧辦拿到了4000名貧困農戶名單。各地市扶貧辦在摸查了解重點貧困地區實際狀況的基礎上,從全省建檔立卡貧困農戶中篩選確定名單。
在建行拿到的湛江雷州市調風鎮官昌村的33名貧困農戶名單中,一半以上是因病致貧,周武是其中之一。
他妻子因病基本喪失了勞動力,四個子女仍在念書。周武被困在現實中,以低保無力地支撐著生活,不敢去想未來。直到他被確認為建行廣東省分行“萬小企扶萬農戶”的精準扶貧對象,這種生活狀態才被打破——子女就學問題被解決、妻子治病壓力減輕。
周家地里的菠蘿重新澆上了肥料——那是政策扶持下領到的肥料。菠蘿是雷州在解放后引種的熱帶作物。在農業大市雷州,菠蘿生產是傳統支柱產業。周武在扶貧技術培訓班上收獲了良種優質菠蘿的特點、栽培要點、田間水肥管理技術、催花技術、病蟲害防治及采收貯運等農業知識。
甘蔗是當地的另一大支柱產業。明清時,雷州下轄某縣“糖蔗得利,幾與谷相半”,遠銷蘇州、天津等地。被解決了子女就學問題、減輕了妻子因病治療的壓力后,周武自學手藝,在制糖廠就業。他終于相信,苦日子會被甩在后面。
在調風鎮轄區,農業已初步形成條塊格局——東片村莊養殖對蝦,中片村莊種香蕉,北片村莊種菠蘿,南片村莊種甘蔗。村民黃妃恩種著菠蘿和甘蔗,她有種植技能,但因為獨自帶著三個孩子缺乏勞動力而讓這個家長久陷于窮苦泥潭?!叭f小企扶萬農戶”計劃為她帶來了“本錢”和“指導員”,后者是黃妃恩的幫扶負責人,經他引導的黃妃恩很快獨當一面,種植收益穩中有升,由此可以深入菠蘿產業的上游鏈條,黃妃恩踏入菠蘿收購領域的同時又開始著手發展對蝦養殖業。
周武和黃妃恩是該計劃中數千低保貧困戶抓住微光、主動找到出口路徑的縮影。
入戰場
“錢已經準備好了,就等行動了?!?/p>
廣東梅州五華縣平興鋁材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戴明堅在獲悉“萬小企扶萬農戶”后,很快準備好給農戶的一萬元資助金,并計劃在節假日帶領公司員工去農戶家中慰問。這位80后企業家很看重這件事。
建行網點經理在向廣東中小微企業介紹“萬小企扶萬農戶”項目時,頻頻在企業主口中聽到“回饋社會”四個字。有企業除了承諾的經濟資助外,還希望提供工作崗位,或者解決產供銷一體化方案,“實實在在地解決貧困農戶的經濟來源”。
事實上,建行從計劃推出之初就一直在思考這件事。甚至更早——當這7個字被提出時,就意味著一種思維模式的創新,因為這是結合金融行業特點創造出來的多元扶貧模式,沒有先例可循。
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湛江雷州市扶貧辦以及愛心企業代表在湛江雷州調風鎮官昌村聯合開展“‘萬小企扶萬農戶’銀企回訪農戶”活動。
2019年11月20日,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普惠金融事業部副總經理劉樂樂在回訪雷州市調風鎮時表示,“萬小企扶萬農戶”只是開頭,后續會有多形式、多內容的扶貧計劃讓勞動力能創造價值——通過對扶貧干部或貧困戶進行金融知識培訓、科技培訓,來加強“智力脫貧”的進展力度。
“萬小企”甄選自建行廣東分行近8萬家小企業客戶,它需要企業無不良信用記錄、并滿足熱心公益、具有幫扶能力等要求?!皭坌钠髽I”已不足以形容他們的身份,經由建行牽線,他們在扶貧脫貧攻堅戰的決勝階段,已加入這場特殊戰役。
即便是在全球減貧戰場,中小微企業都是一支不容小覷的戰斗力。國際中小微企業理事會的數據顯示,正式與非正式的中小微企業占企業總數的90%,提供的60%以上的就業崗位,創造了50%的GDP。
中國的中小微企業更為活躍。以中小微企業為主體的民營經濟,貢獻了全國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今年前三季度,廣東民營經濟單位數同比增長10%,規模以上民營工業增長7.1%,較全省增速快2.6個百分點。
在廣東,中小微企業的實力和善意對與社會的支撐作用正不斷增強。建行看到了這股向上的力量,并以巧力疏引至正確的走向。歌德在與秘書艾克曼討論起善行是說:大量善行可能出于嚴厲,更多是出于愛,但最多的還是出于清晰的了解和無偏見的公正。
在民間
建行在扶貧工作上的探索和創新不在云端,在民間。
為了讓市民聞到菜心的香氣、親手掂一掂新挖出來的紅薯、看看通體透亮的蜂蜜、帶幾個土雞蛋回家嘗嘗,建行廣東省分行把善融商城網上扶貧館的農副產品又搬回線下。
這些農副產品來自貧困地區、藏于深山,卻通過互聯網平臺流入城市消費者餐桌。截止到2018年底,建設銀行善融商務平臺累計入駐扶貧商戶近4000戶,對接建檔立卡貧困人口7萬戶、近18萬人;上線扶貧商品近6萬件,2018年全年實現扶貧商品交易額超過100億元。
廣州市看重“消費扶貧”對貧困戶脫貧增收的直接帶動力,在2019年將其作為廣式扶貧的五大抓手之一,堅持線上、線下并舉。建行在2012年通過打造善融商務涉足電子商務,次年就創新“互聯網+農業”電商發展模式,當四五年后,建行扶貧工作尋求“消費創新”時,善融商城的線上優勢明顯。
建設銀行與廣州市協作辦公室合作共建的“廣州善融扶貧長廊”。
2019年3月8日,建行廣州分行協同廣州市協作辦在荔灣動感小西關擺出一條扶貧產品大集,吸引不少社區居民前來選購,這次活動直接推動了3個月后的“廣州善融扶貧長廊”揭牌。自2019年6月17日后,每月17日都會有全國扶貧優質產品在“善融長廊”進行展銷。
經當地媒體報道后,長廊銷售的農副產品半天售罄,建行不得不緊急通知扶貧商戶補貨,并對未搶到扶貧產品的廣州街坊表達歉意,火爆程度可窺一斑。為了更好地為扶貧“帶貨”,建行又嘗試把扶貧產品放到銀行網點展銷。
在人工柜員越來越精簡的建行網點,大量空間被留給了智能自助機器和“勞動者港灣”。后者是建行的便民服務空間,為市民或城市建設者提供喝水、充電、廁所等服務。但在建行廣州永福支行,和勞動者港灣共享一個開放空間的是“善融扶貧港灣”,市民會在這里看到土雞蛋、高山紅薯、漳州紅皮香蕉、連州高山綠稻絲苗米、陜西的翠香優質獼猴桃、年均氣溫15度環境下長成的巴旦木……
由于備貨量不大、建行又給予了大額補貼,善融扶貧港灣的扶貧產品在早間就會被搶購一空。為了調動社區居民消費力、增長中老年客戶的扶貧消費空間,建行廣東省分行在2019年開始探索“線上下單,線下提貨,線下體驗、線上復購”的消費扶貧模式。2019年12月,在廣東省最受歡迎的金融支農產品評選中,貫穿線上線下的“善融E扶貧”成為五個獲獎的金融產品之一。但它卻是五個獲獎產品中唯一一款非貸款類產品,它讓每一個善融用戶都成為扶貧工作與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
建行廣東省分行扶貧工作的探索和創新為世界減貧工作貢獻了中國智慧,建行正在讓人們相信“帶上員工做公益、帶著客戶做公益、帶動機構做公益、融合業務做公益”的全新扶貧格局的可行性,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不放過任何一種可能性與延展空間。
2016年,廣東韶關市新豐縣咸水村發生特大洪水,村口一座80年代建成的“門口橋”被洪水沖垮。全村一千余人的日常生活及耕種工作必須由該橋通過,否則需繞行3公里——有十余戶勞動能力有限的農戶甚至因此停止了耕作。
咸水村是“萬小企扶萬農戶”的定點扶貧村,建行下鄉調研時發現了咸水村的橋斷,很快向上級報告此事。最后,建行廣東省分行捐贈的18萬元,加上村民集資和政府扶持的資金共同投入到新橋梁的建設中。咸水村感念其善意,將其命名為“建行愛心橋”。
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