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中國②| 從“毛家村”到“毛家工業園”
自1970年代末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村的變化是空前的。攝影師寧舟浩自2010年起四百多次來到毛家村,他用近十年時間記錄下這片土地上一系列劇烈而豐富的變化。
位于濟南市北郊的毛家村,不到八百畝的土地上建起了近百座家具廠,一個土地貧瘠的農村用二十多年時間快速成長為全鎮最富裕的工業村之一。
隨著濟南市政府“北跨”政策的落實,毛家村民即將離開故土,從村民變為市民。
責任編輯:李楠 馮飛
《毛家工業園:一個村莊的城市化之路》刊發于2014年11月27日《南方周末》E32版,獲第三屆“徐肖冰”杯中國紀實攝影展典藏大獎。
(本文首發于2020年1月2日《南方周末》新年特刊“十年·未忘”之“影像中國”)
自1970年代末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村的變化是空前的。攝影師寧舟浩自2010年起四百多次來到毛家村,他用近十年時間記錄下這片土地上一系列劇烈而豐富的變化。
位于濟南市北郊的毛家村,不到八百畝的土地上建起了近百座家具廠,一個土地貧瘠的農村用二十多年時間快速成長為全鎮最富裕的工業村之一。
隨著濟南市政府“北跨”政策的落實,毛家村民即將離開故土,從村民變為市民。
寧舟浩 圖┃文
毛家莊村位于濟南市郊區黃河岸邊,是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貳東深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