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
新中國成立以來,西湖大學是第一座靠社會各界捐贈而創辦的大學。
責任編輯:邢人儼
2018年2月14日,教育部正式批復同意浙江省設立西湖大學。楊振寧任西湖大學校董會名譽主席,錢穎一教授為校董會主席,施一公教授擔任西湖大學首任校長。
(本文首發于2020年1月2日《南方周末》新年特刊“十年·未忘”之“新聞續集”)
新中國成立以來,西湖大學是第一座靠社會各界捐贈而創辦的大學。截至2019年底,共有44位創始捐贈人和超過1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士為這所大學捐贈,包括學生、工程師、醫生、普通工人、公務員、藝術家、教師、農民和外來務工人員、華人華僑等社會各個群體。
一年多以來,西湖教育基金會幾乎每天都會收到同一個人的捐贈。有時是1元,有時是2元,有時在凌晨5點,有時在晚上11點。2018年10月7日至2019年12月25日期間,這位來自廣東的匿名人士,總共捐了762元。
施一公很愛講捐贈者的故事。作為西湖大學的校長和創辦人之一,他遇到過不少大額捐贈,但更多的,是像這位廣東匿名人士一樣的涓涓細流。不知道名字,不知道對方身處何方,但施一公卻記住了他們的故事:“我能深深感受到他們每一位的心聲和期盼……西湖大學是靠社會力量舉辦的,這是我們和許許多多其他大學最不相同的地方!”
依靠社會捐贈創辦的大學,曾經也在中國出現過。解放前的南開大學、廈門大學和北京協和醫學院,都是通過捐贈創建的高等學府。新中國成立以來,西湖大學是第一座靠社會各界捐贈而創辦的大學。
這個想法源于2011年歐美同學會上的一次餐敘。那時,施一公是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
那次餐敘在座的都是在歐美有多年求學、科研經歷的專家,包括甘中學、陳十一、潘建偉、張輝、李東升、張丹。言談之間,他們談論起中國科技界一些現象和教育界可以改進的地方。當晚的談話相當激烈,主持晚餐的歐美同學會會長韓啟德反問在座的人:你們都是在中國出生、中國長大,深諳中國文化,知道中國教育的長處和短板,同時在海外少則生活了十幾年,大多在海外著名大學做過教授,知道國外教育的優勢和缺點,為什么不能夠取其所長也發揮我們的所長,共同在中國創辦一所小型大學?韓啟德話音未落,施一公就“激動得不行,心臟都快跳出來了”。
施一公于1995年獲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分子生物物理博士學位,2003年成為普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