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究竟立的是什么?90后:“剛性兌付的能力”
無論何時,都需要有兜底的能力
光陰之箭飛馳而前,恍然間,我們已真實地跨入二十一世紀第三個十年。
古希臘哲人普羅泰戈拉說:人是萬物的尺度。世界的存在、真理、規律,皆以“我”為標準。在世俗社會實踐與規范中,時間在某種程度上,又道高一尺地躍升為人的尺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它意味著什么時間點里“我”該成為什么樣。
2020年,第一批90后集體踏入三十,站上高光的舞臺,猝不及防面對一系列靈魂拷問:結婚生娃了嗎?買房買車了嗎?升職加薪了嗎?外界對他們帶著期許,也帶著評判。但無論如何,踩著互聯網浪潮、成長于中國經濟騰飛年代的90后,在巨變之中,正學會與風險共舞與機遇共行,正在給出屬于他們自己的答案。
(圖片來自新華社 CICPHOTO/王俊峰 攝)
多重身份疊加下,而立之年的責任凸顯
2019年12月26日夜11:32,最后一個加班回家的紀軍悄然地關上辦公室的房門,劈面吹來一股寒風,一陣激靈。這個在中關村一家互聯網公司做技術的青年此刻想起已經有兩天沒給兒子打電話了。他有點猶豫:是不是趁著過年回家,結束京漂的日子?1990年出生的他,大學畢業后,在北京工作期間遇到了心動的女孩。結婚兩年后生下孩子,一歲后就被爺爺奶奶帶回老家河南周口市。如今兒子兩歲多了,也快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夫妻倆在西五環附近租下兩居室,月租5000元,加上全家的日常消費,一個月差不多要用去12000元左右,而薪水沒有上漲的跡象,前天還接到房東2020年房租漲價的預警電話,紀軍不由得給妻子感嘆:“五環內的房,是我們無法攀登的高崗。”
包攬紀軍小區快寄業務的曉斌,來自山東濱州市,平時做事勤快利落,有一副天生的好脾氣。紀軍羨慕曉斌工作自由,收入不菲。但他不明白每天生龍活虎的曉斌也有煩心事:最近父母催他年底回家訂婚。曉斌是家里的獨子,僅比紀軍小一歲。這個年紀的青年,大部分人結婚生子了。最為關鍵的是,曉斌的父親腦梗今年復發過一次,母親心臟體檢時查出了問題?!懊看稳メt院看病,腿腳不便,特別麻煩?!蹦赣H輕輕的抱怨,在曉斌聽來特別不是滋味。一年無休的奔波,換來曉斌工作以來最好的收成。他想多賺幾年錢,償還父親治病欠下的債務,但眼下家庭的責任與義務,突兀地橫亙于眼前。他羨慕紀軍后方的穩定,多次向同學嘆息:“父母在,不遠游,游必健康。”
曉斌的高中同學康志良大學畢業后,聽從父母的意見,回到縣城工作。結婚生子,風淡云輕;在雙方父母的資助下,擁有了面積不菲的新房和中檔的轎車。這正是同學曉斌眼里的完美人生。但康志良心里明白:每年夫妻倆的工資收入,除了還房貸和人情往來,所剩無幾,慶幸自己五歲的孩子的開銷,基本由爺爺奶奶包攬??抵玖加悬c愧疚,他不想自己快到30歲了,還當啃老族,盡管父母沒流露過絲毫的不滿。最近一個朋友找他合伙做一家餐飲生意,正好他做菜手藝不錯,但一筆20萬的啟動資金難住了他??抵玖疾幌胪瞬搅?,他對妻子感慨:“沒有理財的生活,只會是溫水煮青蛙式的煎熬。”
步入2020年,漂在一線城市的紀軍、曉斌,和生活在縣城的康志良這些90后開始沖刺人生三十,卻面臨“三十難立”的中國式成長:大多數人事業還未大展,30歲的焦慮卻已悄然而至。曾經的輕狂和高傲也已經慢慢地消失了,他們不再只是父母眼中的寵兒,他們還要繼續成為可靠的丈夫、負責的父親、孝順的兒子。
焦慮中的奮起,自嘲中的覺醒,危機中的希望
90后無疑是幸運的一代,他們在物質相對寬裕的環境中成長,享受了比以前更好的教育、見證了更活躍的市場經濟,是互聯網第一代原住民。成長環境的影響,使得個人主義和現實主義,構成了90后們的精神底色。
但人生總有相同考試。和當年步入三十歲的80后一樣,90后步入三十歲時,家庭、事業、財富和健康等人生命題,紛紛撲面而來。
事業: 逃不脫的加班,與格子間的猛虎。
關于90后的職場行為特征,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大多數都是抱懷疑和不理解的態度?!奥戕o”、“創業”、“啃老”、這些帽子曾不知不覺的就被扣在了90后的頭上。他們似乎成了人見人怕的職場“刺頭”。
“上班996,生病ICU”自嘲和自黑的語言浪潮包裹下的,是他們建功立業的雄心,即使面對“996工作”,他們并非一味拒絕?!?019職場人加班現狀調查報告》顯示,有51%的普通員工表示“只要有錢一切好說”。他們知道職場的上升渠道,少不了與晚歸的班車、催肥的夜宵相關。與其被動埋怨加班,不如積極行動,讓自己脫穎而出。
一個又一個的夜晚,他們化身格子間的猛虎,拼力圈下屬于自己的地盤。
家庭:獨自一人的生長,兩個家庭的光亮。
1990年,宋丹丹、黃宏帶著小品《超生游擊隊》,把一個時代的切面,搬上春晚的舞臺。史上最徹底最龐大的獨生一代,猶如小品的畫外音,轟隆隆的誕生了,他們占據歷史上一個個孤獨的坐標,也享受著整個家庭全部的寵溺。
全部的寵溺之后,便是全部的責任與擔當。步入三十的90后,倘若還是單身,則被長輩催婚的壓力,每到年終歲末,都會被重重地添上幾筆。已經結婚育子的90后,則成為了家庭的光亮:在“421”家庭結構下,兩個90后撫養孩子和贍養多個老人,壓力不可謂不大。
也許“那種‘這個家里只能靠我’的感覺有時很糟糕”,但生活另一層的意義,或許正是“我能為這么多我愛的人負責”。對90后們而言,比單純以時間為尺度的“三十而立”, 當生活的擔子真正壓下來,并且扛住的那一刻,是更讓人自豪的成長時刻。
財富:消費主義的簇擁,理財的邊緣玩家。
一個殘酷的現實是,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并不一定能給予90后更多期待中的回報。同時90后被認為是中國最不存錢的一代人,“你的工資夠花嗎?”對他們而言,這個問題無疑是個死亡拷問。匯豐銀行的一項調查也從側面證明了90后負“重”前行的艱難窘境,數據顯示,90后的負債已經達到月收入的18.5倍,在亞洲同齡人中排名第一……
高房價的經濟承壓下,消費主義在90后身上幾成共識并由之放大:反正買不起房,不如先享為敬。一句“oh my god 買它”背后,充滿群體性消費宣泄,精致窮之上,是另一種喬裝換面的精神小布爾喬亞。
身處消費主義的群體轟鳴之中,如何保存個體面對財富時的理智與支配定力,正變得異常重要。畢竟,緊握在手里的糧,才是讓人不慌的底氣。所幸,他們中的一大批已覺醒,踏出了改變現狀的第一步。
健康:一邊禿如其來,一邊有備而來。
90后不敢看體檢報告的新聞曾一度被刷屏,央視財經一則關于脫發的報道中,90后榜上有名?!岸d如其來”的背后,暗藏著以90后為代表的年輕群體當下所普遍面臨的健康問題?;蛟S會有閃躲,但他們明白,欲做最終章的英雄主義,這一切還需直面,枸杞、蜂蜜、乳清蛋白、養生茶和酵素迎風而上,竟成90后寵兒。在尋求當下健康問題的解決之余,他們也比以往任何一代人,更急切的思考著關于未來的風險。
沒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但是每一代人的青春,都是大有可為的,尤其是在90后身上,我們看到焦慮中的奮起、自嘲中的覺醒、危機中的希望。他們渴望更穩定的家庭關系、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可持續的財富收入。
靠得住的“剛性兌付”,學得來的“鈔能力”
坦率地說,很多人誤會了“三十而立”的含義,包括90后??鬃拥摹叭ⅰ绷⒌氖嵌Y,指滿30歲的人,做事合于禮,言行都很得體,不是立事業立家庭。迂腐地解讀“立”的內涵,只能加劇個人的焦慮感和無力感。
而當焦慮感和無力感伴隨可能的風險兇猛襲來,90后自我剛性兌付能力的完善,就顯得尤為重要。
剛性兌付,源自于金融領域,指信托產品到期后,信托公司必須分配給投資者本金以及收益,當信托計劃出現不能如期兌付或兌付困難時,信托公司需要兜底處理。簡而言之,剛性兌付,就是無論何時,都能有兜底的能力。
作為90后,在家庭和社會的期望值越來越高、壓力越來越大之際,更應清醒地確立一種從容化解風險的意識,即無論何時,無論遇到何種情況或是風險,你都能從容抵御風險,坦然應對未知,有為自己和家人負責兜底的底氣,這,就是一種自我剛性兌付的能力。
而這種剛性兌付能力的養成,也體現在當下90后在財富增值保值、未知風險抵御等系統規劃需求上。據《90后攢錢報告》顯示,90后初次理財時間比父母早了10年;《中國保險消費者信心指數 》也顯示,90后首次購買保險的平均年齡為21.7歲,比80后整整小5歲。
這種剛性兌付能力的養成,一如中國平安所倡導的。平安近期舉辦的“108財神節”活動,以“我的新年鈔能力”為主題,線上打造“金融雙十一”的購物狂歡節,上百款金融產品一鍵購,線下更創新開展“鈔能力學院”、“百城千店·國民課堂”等系列金融知識課堂,幫助提升國民專業理財能力和國民金融消費素養,讓消費者能夠邊學邊買,實現財富的合理使用及規劃,提升自我“鈔能力”。
在中國平安看來,“鈔能力”是一種財富規劃管理的能力,體現在更科學而多元的財富增值保值投資,同時對于未來風險抵御能做好系統規劃,這與90后剛性兌付的能力修煉正不謀而合。
從更廣的社會視角來看幸福保障和風險化解的價值,就會發現,中國平安“鈔能力”建設,不只90后需要,對每一個現代成年人而言,都具有現實且長遠的意義。
2020年,愿我們沿著時光安然而行時,不再以時間為刻板的衡量尺度:不再是在被動裹挾中問“我在30歲該成為什么樣”,而是能對自己說:我能成為什么樣。
從“該”到“能”需要主動出擊,改變,直至蛻變。
“人生如同一條河流,在無數的可能性中進行著不可逆的流轉,每一個小小的改變都可能改變大河的流向,而流向決定了你的終點是大海還是沼澤?!边@是中國平安聯合知乎跨年發起的問答專題《90后,你好三十歲》中,引眾多年輕網友共鳴的一段話。
人生的抉擇影響深遠,而對未來風險的系統規劃和財富增值的更好改變,不妨就從現在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