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承認“非故意”擊落民航 風暴眼中的民眾這樣說
連日來,伊朗局勢可謂緊張而波折。據伊朗國家電視臺11日報道,伊朗軍方發表聲明稱,8日在伊朗境內墜毀的烏克蘭客機是被伊朗軍方“非故意”擊落,這一事故系“人為錯誤”導致。
連日來,伊朗局勢可謂緊張而波折。據伊朗國家電視臺11日報道,伊朗軍方發表聲明稱,8日在伊朗境內墜毀的烏克蘭客機是被伊朗軍方“非故意”擊落,這一事故系“人為錯誤”導致。
1月8日,在伊朗德黑蘭霍梅尼國際機場附近,救援人員在墜機現場工作。新華社發(艾哈邁德·哈拉比薩斯攝)
伊朗總統魯哈尼11日通過社交媒體說,伊朗對烏克蘭客機錯誤地被擊落表示遺憾,并表示這是一個“不可原諒的錯誤”。伊朗外長扎里夫同日表示,美國的“冒險行動”是導致此次伊朗出現“人為錯誤”的原因。
人為錯誤
軍方聲明說,客機被擊落前曾飛近伊朗的“敏感”軍事區域。所有與此事故有關的人員將接受調查并被追責。
聲明還說,事發時伊朗軍方正因與美國紛爭處于“高度戒備狀態”,當飛機靠近“敏感的”軍事區域時被錯誤地當作“敵對目標”?!霸谶@種情況下,由于人為錯誤并以非故意的方式,飛機被擊落?!?/p>
軍方聲明還對事故予以道歉,稱將升級相關系統防止此類事故再次發生。
這是1月8日在伊朗德黑蘭霍梅尼國際機場附近的墜機現場拍攝的一只鞋。新華社發(艾哈邁德·哈拉比薩斯攝)
魯哈尼當天發表聲明說,伊朗軍方由于“人為錯誤”發射導彈,擊落烏航客機,“造成無辜者遇難”,是“重大悲劇和不可原諒的錯誤”,伊方將確定責任人并起訴。
魯哈尼代表伊朗就這起事件“深表遺憾”,向遇難者致以“最誠摯的哀悼”,“下令所有相關部門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賠償”。
他還說,伊朗外交部將提供領事協助,以確認和送還外籍遇難者遺體。
扎里夫在社交媒體“推特”寫道:“難過的一天。依據軍方內部調查初步結論:人為錯誤發生在美國的冒險主義引發危機之時,造成災難?!彼麑@場空難“深表遺憾”,對“我們的人民、所有遇難者家屬和其他受影響國家致以深深道歉和哀悼”。
事件回顧
烏航一架波音737-800型客機8日早晨從德黑蘭霍梅尼機場起飛,不久墜毀,176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遇難,多數為伊朗人和加拿大人,還包括烏克蘭、瑞典、阿富汗、德國和英國人。
1月8日,在伊朗德黑蘭霍梅尼國際機場附近,救援人員站在墜機現場。新華社發(艾哈邁德·哈拉比薩斯攝)
本月3日,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下屬“圣城旅”指揮官卡西姆·蘇萊曼尼在伊拉克巴格達國際機場外遭美軍空襲身亡。伊斯蘭革命衛隊8日凌晨向駐有美軍的兩個伊拉克軍事基地發射了數十枚導彈進行報復,但并未造成美方人員傷亡。
伊方最初發布的消息稱,客機墜毀關聯“技術問題”。
烏克蘭駐伊朗使館早先發布聲明,說墜機由發動機故障導致,不存在恐怖襲擊因素。這一聲明稍后撤下。烏克蘭使館說,后續將由官方委員會發布失事原因。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說,他已指示檢察機關就事件啟動刑事調查。
1月8日,在伊朗德黑蘭霍梅尼國際機場附近,救援人員在墜機現場工作。新華社發(艾哈邁德·哈拉比薩斯攝)
美國、加拿大等國先前說,伊方發射導彈誤擊客機,伊方予以否認。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9日在渥太華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們有來自多個來源的情報,包括我們的盟友和我們自己的情報顯示,飛機是被伊朗的地對空導彈擊落的……這(擊落飛機)很可能是無意的?!?/p>
同一天,加拿大交通安全委員會表示,伊朗航空事故調查局已邀請該委員會前往客機墜毀現場參與調查,委員會已接受邀請。
據了解,伊朗航空事故調查局已正式邀請美國國家交通安全委員會參與烏克蘭客機墜毀原因調查,后者已接受邀請,并強調伊朗航空事故調查局將領導整個調查進程。
1月8日,在伊朗德黑蘭霍梅尼國際機場附近,救援人員在墜機現場工作。新華社發(艾哈邁德·哈拉比薩斯攝)
國際民航組織9日晚些時候發表聲明說,該組織已收到伊朗方面有關烏克蘭失事客機事故原因的初步報告。針對各方對客機失事說法不一,國際民航組織呼吁有關各方減少臆測,等待官方調查結果。
伊朗民航官員10日說,伊朗和烏克蘭已經啟動空難調查。
加拿大外交部長商鵬飛10日晚召開記者會,說加方已經與烏克蘭等多方成立國際聯合調查組。他呼吁伊朗就這一事件作全面調查。
平民聲音
過去一個星期,德黑蘭被推向一場場危險風暴的中心。10日,在德黑蘭街頭,新華社記者采訪了部分民眾。
1月6日,在伊朗首都德黑蘭,伊朗民眾為蘇萊曼尼送行。新華社發(艾哈邁德·哈拉比薩斯攝)
年近60的當地司機莫塔梅迪·施羅恩赫告訴記者,“蘇萊曼尼在民眾心中的聲望很高”,“失去這樣一位杰出將領讓很多伊朗人難以接受”,但仇視、詆毀、暴力絕非明智之舉。
“媒體報道了很多陰謀論和敵對情緒,但我更多聽到的是呼吁和平應對核問題以及緩和美伊關系的平民聲音?!蹦返险f。
“冤冤相報何時了?!币幻辉腹_姓名的26歲德黑蘭市民告訴記者,自從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以來,攻訐和沖突便從未停止,各方應當回到協議的框架內尋求解決之道。
(記者:張栩、鄭昊寧、惠曉霜、柳偉建、李保東、白平,編輯:王申、孫浩)
網絡編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