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那個樓塌的時候, 感覺另一個時代來了”

從長篇小說處女作《少年巴比倫》到《霧行者》,路內的創作生涯過去了十三年。他的心態變化了,會更平和地看待批評意見。他開玩笑說,在廣告公司時,如果做一個提案被批評,自己會跟人家同歸于盡。

發自:上海

責任編輯:宋宇

1992年后,中國發生眾多重要的變化。路內認為最重要的是人口流動,中國社會再也無法倒退回人綁縛在戶籍上的狀態。在《霧行者》中,他寫到源自這個過程的夢想和失落。 (資料圖/圖)

(本文首發于2020年1月16日《南方周末》)

2014年上半年,一個朋友跟路內講起做臥底記者的故事。當時二代身份證已經采用,卡里有磁芯,沒法造假。朋友就告訴他,怎樣冒用身份調查一起食品安全事件。這樣的情節在2014年依然成立,但往后進火車站需要刷臉了。他意識到,那些經歷已經成為上個時代的故事,要趕緊寫出來。

路內開始寫新長篇小說《霧行者》。小說在他2011年寫完《云中人》后就有了雛形,幾經拖延,再拿起筆已經是三年后?!鹅F行者》敘述1998年到2008年十年間的故事,以不同年份組成五個章節,分為三條線索:打工者周劭、文學青年端木云和他們1990年代末在開發區結識的幫派兄弟。

《霧行者》版面字數47萬字,是路內篇幅最長的小說。他起初沒想過會寫這么長,《云中人》不過18萬字。那時他的想法很簡單:寫一個和《云中人》同樣脈絡的故事,字數相當。

日常生活諸多變動,在寫《霧行者》的五年中投下了影響。2017年,路內的父親去世,另外兩位作家好友的父親也在那一年去世。小說寫到后面,描述主人公周劭和父親的關系時,一瞬間他覺得自己代入了。那一刻他很傷感,但只能停留在那里,因為已經于事無補。

《霧行者》的總體基調就是傷感,書名原意為“在霧中遠去的人”。書里也有零星的滑稽段落,整體上類似他此前的許多作品?!拔铱赡芫褪窍雽戇@么一個傷感的東西,也挺好。有時候看看過去,也許只有傷感是一種恰當的情緒?!甭穬葘δ戏街苣┯浾哒f。

然而傷感未必就是它本身。比如第五章,女孩講了一個失戀表哥的故事。他賭氣登上遠洋貨輪工作,去遙遠的赤道,試圖忘記心愛的人。天天看云卷云飛、日出日落,他終于明白傷感就是憤怒,夢就是自己?!拔也幌肽敲疵靼椎匕堰@話講出來,但是它仍然呈現在小說里,還是忍不住講。這樣一種傷感,其實混雜了很多情緒??赡芪覀冊诂F實中也是如此?!甭穬日f。

2020年1月,《霧行者》由理想國、上海三聯書店聯合出版。路內在上海家中接受了南方周末專訪,他談起記憶中的1990年代末、世紀之交及文本內外的2008年。

他們要永遠在陌生的地方

中國中產階層形成,影響到1990年代末的文學生產。在全社會財富高速積累的情況下,負責推介作家的文學期刊卻發不出工資了。路內當時還是普通文學青年,聽到了很多抱怨。 (資料圖/圖)

2017年,《霧行者》的創作陷于停滯,有人要拍《十七歲的輕騎兵》(注:路內的短篇小說集),希望路內幫忙寫劇本。因為父親去世,他想散散心,就與劇組去西南勘景。他好奇,那里是不是原來的樣子。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貳東深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