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信號塔的輻射風險是否被低估了?
近二十年來,對來自信號塔和手機的電磁輻射是否存在健康風險一直爭議不斷。
責任編輯:朱力遠
(本文首發于2020年1月16日《南方周末》)
近二十年來,對來自信號塔和手機的電磁輻射是否存在健康風險一直爭議不斷。美國密歇根理工大學的科學家在梳理相關研究后認為,通信公司在建設信號發射塔時應優化選址,盡可能減少對人們健康的影響,最好在學校和醫院周圍五百米內都不要建信號塔。
智能手機普及的近十年,移動通信在讓人們的生活越來越便利的同時,也在改變著人們的健康風險。除了走路、開車玩手機等導致的交通事故增加外,手機和信號塔帶來的電磁輻射對身體健康的影響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2019年世界上許多國家抵制5G的聲音中,輻射可能給健康帶來的風險就是一個重要的原因,為此一些地方已經暫緩了相關設備部署。
因為5G所需的頻率更高,單個設備覆蓋范圍更小,需要更多的信號塔或稱基站,也就會導致人們有更大概率在生活中近距離接觸信號塔。距離是認識電磁輻射的一個重要的維度,雖然信號塔發出的射頻輻射在實際中會因為塔的高度、方向的差異,以及傳輸過程中發生的吸收和反射等復雜的過程,而影響抵達人時的輻射量,導致無法單靠距離可靠地估算出人們接觸的輻射量,但是,在大量實際的測量中,距離信號塔越近,接受到的輻射量越大,基本上是一條規律。
暫且拋開最新出現的5G問題,近20年來,對來自信號塔和手機輻射的健康風險的認識已經爭議不斷。2019年11月,美國密歇根理工大學電氣與計算機工程教授約書亞·皮爾斯(Joshua M. Pearce)在梳理了相關研究后,認為相關通信公司在建設信號發射塔時應優化選址,盡可能減少對人們健康的影響,且最好在學校和醫院周圍500米內都不要建信號塔。
可能增加癌癥等疾病風險
皮爾斯還建議,建信號塔時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統等工具,同時將人口調查數據、衛星圖像等信息綜合起來,在保證手機用戶都能覆蓋到的情況下,使信號塔盡可能遠離人口稠密的地方,從而將對人的健康風險盡可能減小。這一研究發表在《環境研究》雜志(Environmental Research)上。
這些建議正是基于以往相關研究對輻射健康風險的揭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柯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