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里的春節是怎樣的聲音?
歡聚的時刻,醫院里的工作人員們依舊默默堅守在崗位上,譜寫一曲又一曲動人的歌曲。
作家汪曾祺曾描述過年的場景:人們洗帳子、舂粉子、搓圓子、踢毽子。家人閑坐,燈火可親。雖然古老的人際生活和生產關系逐漸消失,人們對于春節闔家團聚的向往卻始終未減。無論時序如何轉換,春節始終都牽動著每一個中國人的心。歡聚的時刻,醫院里的工作人員們依舊默默堅守在崗位上,譜寫一曲又一曲動人的歌曲,維護著萬家燈火的美好。
嘈雜:過節如過關
節日的氛圍大概只停留在了門口剛換的“歡度春節”新聯上。院內門診部人頭攢動、摩肩接踵,每個人臉上寫滿了焦慮,像烏云籠罩著整個大廳。急診科的觀察室里,床挨床、椅子挨椅子地排著二十多個號,擠不下的七八個病號,被安置在了室外的走廊里,甚至有些正對著衛生間。
“過年嘛,家里做得油炸啊、糕點都比較多,這不血糖就飚上來了嘛?!?/p>
王醫生嘆了口氣,大年三十以來,這已經是第二十五個因為血糖升高而入院的糖尿病患者。候診大廳里一陣陣響起叫號的聲音、患者詢問的聲音、護士耐心解答的聲音此起彼伏,甚至比往常更加喧囂熱鬧。
“就知道胡吃海喝,都來我們這消化內科‘消化’了!”張醫生看著愁容滿面的患者,心里也跟著有點急,“過節放假也要注意身體啊。還好不嚴重,開點消化的藥回去飲食盡量清淡點?!?/p>
“謝謝醫生,也祝您過年好!”
張醫生摘下眼鏡揉了揉太陽穴,也笑著回送祝福。趁著下一位患者還未到,他拿出口袋里震了半天的手機,微信里的未讀消息一涌彈了出來:群里紅包早就搶空,之前患者和朋友的祝福掃過,最后目光停留在女兒的叮囑上,不禁嘆了口氣。這是他工作的第二十個年頭,科室人少,每年春節初一到初五總會排上一兩天的班。在他眼里,過年更像是每年年底的一次大考,不僅患者數量增多,更要注意安撫他們的情緒,一句“有時治愈、常常幫助、總是安慰”在這時最真摯。
圖片來源:新華社
歡樂:留給生命一份體面
對于患有腫瘤、長期住院的患者來說,春節自然也是在醫院度過的。
腫瘤科病房與其他地方不同,人與人之間交起心來幾乎全無障礙,也許是因為重癥當前,容易同病相憐。因為長期朝夕相處,患者和醫護人員之間親密如家人。春節期間,值班的醫護人員也在為患者默默謀劃著一場驚喜。
“XX醫院新春聯歡晚會正式開始!” 張護士長站在病房正中央,滿面笑容地宣布。
這是住院部一間最普通的病房,正在上演著一場別出心裁的晚會。沒有過多的裝飾和華麗的服裝,只是每張病床的床頭都貼了一張丑丑的福字,是病房里年紀最小的患者阿文寫的。他今年剛滿十三歲,已經經歷了五次化療,稚嫩的臉上有些許蒼白,但精神很好,依偎在另一個醫生身上。
“張阿姨唱歌特別好聽,每次我睡不著都是他哄我睡覺的?!卑⑽挠悬c靦腆,小聲告訴身旁的王醫生。
“我終于看到,所有夢想都開花……”歌聲算不上動聽婉轉,還有一點走音,但是聽眾們紛紛鼓掌叫好。王醫生抱著阿文騰不出手,卻悄悄濕了眼眶。對與他們來說,這些朝夕相處的患者早已變成了他們的家人朋友。春節的到來,意味著他們又停過了一個冬天,迎來了充滿希望的春天。
圖源:新華社
祈禱:聆聽了比教堂更多的禱告
重癥監護室(ICU),一直被稱作距離死亡最近的地方。這里的病房許多沒有窗戶,白熾燈始終亮著,無法分辨晝夜,里面的患者大多昏迷或者半昏迷,也無需分辨晝夜。盡管如此,醫生和患者家屬們也希望將春意點綴在這里。
“張嬸,來吃點餃子,家里帶過來的?!钡哪晡稄呐阕o區互相問候祝福里飄出。
“快!”一群醫生護士推著病床匆匆趕來,陪護區的家屬一窩蜂涌了過來詢問是否需要幫忙。病床很快被眾人攜手推入ICU,只留下幾位患者家屬在門口徘徊。
被推進去的是一位法布雷病的患者,因法布雷病并發癥尿毒癥引發的腎衰竭而入院。這種罕見病初期表現是手、腳發生間歇性的疼痛或感覺異常,常常被誤解為是風濕病、生長痛或關節炎,等確診時往往為時已晚。由于法布雷病過于罕見,醫院里其他幾位科室、甚至春節在家休假的醫生都被叫了過來,進入ICU做會診。
三個小時過去了,剛剛安靜的病區被護士的叫聲驚起漣漪,患者家屬圍了過去。病人的情況不太好,生命體征逐漸消失,家屬們或是被叫著來回簽字,或是反復打電話通知,其他陪護區的家屬也又聚了上來,看能不能幫幫忙搭把手。
從ICU退出來的白醫生有些哽咽,他輕輕說了句“節哀順變”,不敢再直視患者家屬的眼睛。這已經是他在ICU科室度過的第十個春節。在這里,人間最極致的悲歡離合,最艱難的選擇,隨時都在上演。
圖片來源:新華社
期盼:能早點回來吃個晚飯也好
“觀眾朋友們,我想‘死’你們啦!”
電視機里又傳出了熟悉的聲音,窗外還有稀稀落落的鞭炮聲。明明是熱鬧的佳節,卻因為男主人的缺席而顯得有幾分冷清。
小胡又抬頭看了看鐘,再過不到一個小時,零點的鐘聲就要敲響了。
“要不就不等他啦?”小胡的婆婆把菜又熱了一遍,端過來一盤餃子安慰她,“你們第一年新婚,他也不知道回來一起吃個年夜飯?!?/p>
“可以理解的?!毙『值皖^看了看手機,之前發過去幾條微信仿佛石沉大海,沒有任何回音。婆婆拍了拍她的肩膀,也看了看門口,希望能聽到鑰匙插入鎖孔旋轉的機械聲。自從兒子當了醫生,總是會碰到除夕或除一值班的情況,久而久之也習以為常。
“?!彪S著微信消息的震動聲,婆媳兩個的注意力同時聚焦在了小胡的手機上。
“你們別等我了,先吃吧,這邊還有一個病人要急救。新年快樂!”
圖片來源:新華社
提到“春節值班”,醫生們給出的反饋往往是“習慣了”。認清生活的真相后,還依然熱愛它,是醫生們的英雄主義。
春節將至,春天的意志和暖流正在逐漸地驅走寒冬,我們也將目光望向依舊奔波在第一線、為患者驅走病痛和寒冬的醫護人員們。南方周末聯手賽諾菲即將展開醫護從業人員職業關懷計劃——中國醫聲,計劃針對廣大醫護從業人員進行職業現狀調研,探討如何緩解減輕醫護人員職場壓力。
作為聯合發起方,賽諾菲1982年進入中國后,一直致力于幫助人們應對健康挑戰。為了滿足中國公共衛生需求,支持健康中國行動,賽諾菲深入醫藥健康生態系統,攜手各行各業,包括科研機構和高校,疾病學會、互聯網巨頭和初創企業等開展多維度的戰略合作,整合各方優勢,共同推動中國醫藥健康事業的發展,將健康福祉惠及更多醫生和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