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搶票背后的焦慮生意
第三方購票APP捆綁搭售套路早已有之,已屬行業默認。但搶票軟件并沒有改變供需問題,而它只是利用技術“插隊”。
第三方購票APP捆綁搭售套路早已有之,已屬行業默認。但搶票軟件并沒有改變供需問題,而它只是利用技術“插隊”。
春運首周(1月10日至16日)已經結束,即將迎來出程高峰(1月17日至19日)。
不少返鄉過春節的人已經坐上了回家的列車,但仍有一部分務工人員在即將到來的高峰面前“望票興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詢12306官方平臺發現,大部分車次一票難求。春運購票成旅客回家一大難題。
不少買不上票的旅客在遭遇想買的票“瞬間被秒”后,嘗試到號稱可以搶票的軟件試試手氣,才發現這些軟件套路連連。第三方購票APP的“高速搶票套餐” 搶票效果不僅難以保證,且存在捆綁搭售及誘導消費問題。
搶票APP默認勾選服務費、捆綁搭售
據報道,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12306技術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保障用戶權益,他們已經屏蔽了多個搶票軟件的渠道。但實際上仍有多款搶票軟件可正常使用,如果購票者不留心避開默認選項,很容易就下單5元至40元的高速搶票服務費。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嘗試在驢媽媽旅游手機APP預定車票,該APP的搶票服務默認搭售20元“高速搶票套餐”,且該套餐不可取消,只能更改為價格更高的“極速搶票套餐”(40元/人)或“VIP專人搶票套餐”(60元/人)。
以1月20日10:20從廣州南站出發前往長沙南站的G6104次列車為例,該趟列車二等座車票原價314元,但在驢媽媽旅游APP上搶票的旅客需要支付至少334元車費。其中多出的20元即為平臺捆綁的“高速搶票套餐“費用。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手機截圖)
在業內人士看來,捆綁搭售套路早已有之,已屬行業默認。
據新快報記者1月13日調查發現,途牛旅游APP在火車購票頁面默認搭售一款保費為20元/人的交通意外險,且平臺還將該保險與高速搶票服務相捆綁,旅客需要購買交通意外險才能享受加速搶票服務,不購買保險就只能低速搶票還要排隊。
實際上,攜程、去哪兒、飛豬、鐵友、高鐵管家、智行、驢媽媽、馬蜂窩等多款第三方購票APP都開發過搶票業務。
鑒于此,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調查了8個互聯網購票APP,發現除驢媽媽旅游與途牛旅游外,其余6個購票平臺雖未出現明顯的默認搭售保險或搭售加速搶票套餐的現象,但不少平臺以更隱蔽的方式誘導消費者選擇搭售商品或服務。
這些購票平臺雖無默認勾選保險或加速套餐,但其會從推薦順序、按鍵顏色、字體大小等方面入手誘導消費者選擇更貴的付費服務。如將捆綁了“出行禮包“的機票置于搜索列表前列,以及將加速套餐的確認按鍵放在頁面右側、加大字號并設置顯眼的底色等。
例如,點擊智行APP購票時,會默認勾選VIP搶票,并標明“搶票成功率預估38.5%”,但消費者很難發現,在VIP搶票藍色、較大按鈕之上,還設置了淺灰色、小字體“低速搶票”按鈕,標明“搶票成功率12.7%”。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手機截圖)
北京市消費者協會2019年10月發布的《互聯網消費捆綁搭售問題調查報告》指出,互聯網平臺中涉嫌捆綁搭售問題的超過十分之一,且問題都集中出在線上旅游平臺的機票和火車票預訂項目上。
針對互聯網購票平臺的捆綁搭售和誘導消費問題,早在2019年初國家已出臺相關法律進行專門約束。
例如,2019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電子商務法》第十九條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搭售商品或者服務,應當以顯著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不得將搭售商品或者服務作為默認同意的選項”。
搶票軟件本質是高級“插隊”
面對數量如此龐大的“競爭對手”和如此曲折的回家路程,不少消費者將購票的希望寄托于第三方搶票平臺,正因為此催生了一系列的付費加速套餐。
但付費加速套餐真的有用嗎?
日前,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12306技術部主任單杏花在接受《工人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12306已經對第三方搶票軟件實施了流量攔截,即使用戶花錢購買了加速服務,購票的成功率也會大打折扣。
事實上,在2019年年初12306就已上線了“候補功能”,12306對外公開表示,“建議用戶使用我們官方的搶票功能,一旦系統內部有退票,第一時間就會提供給候補用戶”。
據業內人士表示,搶票軟件的本質是一種委托代理服務,由軟件運營方使用購買人的身份信息購買車票。它是利用云端服務器不斷的刷新12306網站,檢測是否有人中途退票,從而進行撿漏。搶票軟件并沒有改變供需問題,而它只是利用技術“插隊”。而所謂“加速包”機制就是一個競拍機制,表面上是不同級別的加速,其實就是誰出錢多,誰下單早,誰就優先買到票,背后是由數據庫篩選。
因此,不少第三方購票軟件就是利用這個機制做起了“概率生意”。多花錢不一定保證100%搶到票,只是提高了概率。所謂搶票,一定程度上就是個噱頭。
“加速套餐”加的是“購票焦慮”
縱觀各大線上購票平臺,除中國鐵路官方訂票APP外,幾乎所有平臺都在為春運旅客提供加速搶票服務,這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億萬春運消費者的購票焦慮。
(源自網絡)
在業內人士看來,當長時間買不少票的購票者看到第三方購票軟件上用紅色字體突出的搶票(排隊)人數時,焦慮感加倍。但實際上,搶票軟件玩的就是用概率數字博弈購票者焦慮情緒,抓住春運的機會做生意,賭的就是客戶心甘情愿為多一些希望買單。
官方平臺搶票難,第三方平臺又不靠譜,春運購票實實在在成為了廣大旅客回家過年的一道難題。
據國家發改委預測,2020年為期40天的春運期間,全國旅客發送量將達到30億人次,其中鐵路客運量預計將達4.4億人次。一線城市春運壓力更甚。
同程藝龍在2019年12月中旬發布的《2020年中國春運出行趨勢報告》中指出,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分列春節前鐵路客流熱門出發城市及春節后鐵路客流熱門到達城市前4位。
攜程在1月10日發布的《2020年春運旅客出行趨勢報告》中也指出,春運期間,由于熱門地區的直達火車票一票難求,且機票價格高,許多旅客只能選擇通過公路、鐵路、民航等聯程聯運的方式“曲線”回家。這直接帶動熱門中轉城市火車站、機場周邊的中低星酒店在春運期間的預訂量同比增長超過50%。
網絡編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