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9書單·非虛構類之一

責任編輯:劉小磊

姚大力篇

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姚大力,近著有《追尋“我們”的根源:中國史上的族群及國家認同》《讀史的智慧》等。

何兆武:《雜草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

以“雜草集”為名的書已有好幾種;之所以這樣命名,涵義或各有不同。何先生從前出過一本《思想的葦草》,取義個人的脆弱莫若一株野草,惟其因能思想而尊貴。本書命名,蓋兼有不

以卑微自棄,甘為繁花肥壤之意。

收入的文章大都發表于世紀前后,宛若更早先那個激蕩年代的余波迴瀾,從孤獨而睿智的老人筆下靜靜淌出。中國太忙了,忙得錯過了對法國革命二百周年的全球性反思。誠如作者所說,在外來的革命和保守主義兩種思潮中,前者“更容易為中國的讀者所批準、所熟稔、所接受”。但自安于“邊緣化”的作者倒沒有錯過反思,書里有一篇“兩百年后的再思考”,可供補課之用。

再心慈手軟的人,也難免會有發“耿脾氣”的時候。書里有篇文字,在總共七行的同一段落里,三呼“報廢了的一代”、“我們報廢了的一代人”、“我們報廢了的這一代人”,以極重復的修辭排遣對“橫絕一世”之霸道文風的不悅。先生的真性情,不止體現在正當學生與同事們為他張羅八十壽慶時,他本人卻鎖起屋門、揚長而去的真實故事里,于此亦復躍然紙上矣。

他在清華的居所離我宿舍極近??傁胝堄讶艘],由以仰瞻舊時清華風貌??上г撆笥呀褚迅呔鸵?,這個愿望無法實現了。

石見清裕:《唐代北方問題與國際秩序》,胡鴻譯,復旦大學出版社,2019

唐朝皇室李氏究竟出自胡化的漢人、抑或漢化的胡人?這個問題至今難以確知。但據本書考訂或可相信,李淵之妻竇氏出于殘存至隋唐之際仍保持著強大勢力的匈奴游牧部落,后者在唐建國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開卷第一篇就煞是好看,為全書帶來引人入勝的效果。

日本對中國歷史文化的研究,過去有《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中華書局,1992)與《日本中青年學者論中國史》(上海古籍,1995)。兩大部皆為多卷本,造福中國讀者甚多。近年來復旦大學出版社又推出一套叢刊,所譯介的主要是日本研究漢魏隋唐史的專著。本書即叢刊的一種。此外《魏晉南北朝官僚制研究》(洼添慶文,2017),也特別值得推薦。另一種《南宋初期政治史研究》(寺地遵,2016),或許又是中國非專業讀者尤其有興趣看的。

本書基本保存了作者博士學位論文的原樣。透過它可以見識日本一流大學中國史研究極高的教學及專業水準。眼下歐美、日本大學內有關東亞歷史文化各學科的教授席位日漸減少,這從客

觀上為中國學者在本國研究方面全方位地進入世界學術前沿地位提供了某種可能性。把這種可能性轉化為現實,還需要對有些主觀條件再加以改善。是否想抓住這個時機,全在于我們自己。

D?賴克:《我們是誰,從何而來?》(David Reich, Who we are and how we got here),劍橋大學出版社,2018

古基因研究的“革命”正在不斷改變我們有關人類過去的許多既定認識。自2009年以來,對現代人和古人遺骸全基因組的測試技術日益成熟,相關研究成果已向考古、歷史、人類學乃至語言學領域內諸多長期被廣泛接受的觀點提出了尖銳的挑戰。

可是處在分子生物學狹窄范圍之外的人們,包括實際上與出自該專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思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