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濃年味,彌漫在咿呀飄過的烏篷船上
從紹興古城到安昌古鎮,只需一小時車程,卻仿佛“換了人間”。臘月里的安昌,滿大街舂年糕、灌臘腸、扯白糖、曬醬鴨、做米酒……穿梭往來的烏篷船、熱鬧非凡的水鄉社戲、喜氣洋洋的船上迎親……活脫脫一幅流動的紹興民俗風情年畫。
責任編輯:楊嘉敏
從紹興古城到安昌古鎮,只需一小時車程,卻仿佛“換了人間”。臘月里的安昌,滿大街舂年糕、灌臘腸、扯白糖、曬醬鴨、做米酒……穿梭往來的烏篷船、熱鬧非凡的水鄉社戲、喜氣洋洋的船上迎親……活脫脫一幅流動的紹興民俗風情年畫。
紹興安昌古鎮水道上的烏篷船。
古鎮東起高橋,西至清墩,一條河流穿鎮而過,一座座俊爽多姿的石拱橋橫跨南北兩岸,“吱呀”一聲,拱橋深處的煙霧里飄搖出來一只通體黑漆漆的小船,友人驚呼:“看!烏篷船!”江南多小船,這種“輕舟八尺,低篷三扇”的紹興烏篷船在江南可是獨此一家、別無分號。我饒有興致地上下打量著它:兩頭尖尖的橄欖形,三爿可開可合的烏篷,這種平日里只能在電視上、書本里看到的烏篷船,今天總算有眼福一睹“真身”。
我招手叫了一條船,小心翼翼地坐在船尾,船公頭戴一頂烏氈帽,坐在船艄搖櫓,他腋夾舵把,雙腳一伸一屈,踏著舵槳前行,這種手足并用的駛船方式,使得船只平穩自如地行駛,河水漸漸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解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